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何溢誠:建設兩岸休戚與共的命運同共體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16 00:26:06


 
  何溢誠認為,如果不經由認同來產生能動者與結構間動機和行為傾向趨同的社會關係屬性,形成社會意義上的結構“共識”,Alexander Wendt所謂“共識”是指行為體在一個特定社會環境中共同具有的理解與期望,在這環境中“共識”建構行為體的身份與利益。沒有社會融合的嫁接,那兩岸間永遠無法從經濟整合走向政治統合。易言之,“認同”與“共識”乃兩岸突破安全困境,挺進和平發展的核心概念與動態因素。而認同得先從認知差異性開始,面對個別能動者即行為者,能有著不同的理解,觀照其社會、文化、政治所具有的特殊意義,也就是兩岸間,這幾年所耳熟能詳的“求同存異”、“求同尊異”與“聚同化異”,亦即從認知到認同的程序,可卻是說到容易,做到不易。

  何溢誠說,台灣這400年的歷史進程與大陸脫不了幹係,雖然分的時間多過於合,但始終輪迴於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永恆回歸。何溢誠認為,要開啟新三通、通網路、通報紙、通電視,搭建資訊流與意識流的溝通管道,發揮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充分融合,以及組織傳播與媒體傳播密切結合之政治傳播效果。掌握議題設定與建構方法,因人、因事、因時制宜,擅用樂隊花車與沉默螺旋交叉疊加效應,對閱聽眾潛移默化,避免予人“入島、入戶、入腦”的統戰宣傳印象,強化放送軟實力。
此外,何溢誠表示,可以利用一帶一路打通歐亞命運共同體的任督二脈,攜手台灣投入此一經濟戰略建設,讓Made in China成為中國人的共同驕傲。

  何溢誠還提出,要適度給予台灣參與國際民間組織的機會,但台灣要先自我定位,才能在兩關係找到方位,進而在國際空間獲得地位,三位一體,據以塑造兩岸同屬一中的國族認同,建設兩岸休戚與共、禍福相倚的命運同共體。

  (後方支援記者 范穎薇)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