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9日電/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9月12日刊登題為《中國三角:石油—人民幣—黃金,中國早已在低調謀劃用人民幣替代美元》的文章,作者為瓦連京·卡塔索諾夫。文章稱,美元霸權遭遇日益嚴峻的風險與挑戰。越來越多的國家表示有必要擺脫美元的統治地位,因為美元已從普通的支付、結算和投資工具變成華盛頓的政治訛詐手段。去美元化的最優先方向之一,便是在國際結算中使用本幣。
迄今為止,世界不乏擺脫美元依賴的成功例子,中國便是其中之一。北京致力於在國際結算中使用本幣,因為它懷揣成為全球經濟及金融領袖的理想,且制定了長遠規劃。用人民幣取代美元的準備工作早已拉開帷幕,只不過相當低調。在該進程當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是人民幣入籃,即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納入其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它在貨幣籃子中所占權重為11%,排在美元(40%)和歐元(31%)之後,位居第三,領先於英鎊和日元。
獲得儲備貨幣資格雖然意義重大,但這其實是象徵性的。目前,各國央行並無爭先恐後提升人民幣在外儲中所占比重的跡象。在被納入SDR貨幣籃子後的11個月裡,人民幣在國際結算和全球外儲中的地位並無明顯改變。
文章稱,然而,北京仍然積極致力於提升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的普及程度。去年第四季度初時,在中國內地及香港的貿易夥伴中,人民幣結算比重超過10%的已有57國。兩年間新增了7國。縱觀全球,一年前便有101個國家在使用人民幣結算了。
中國期貨市場也見證了人民幣國際化歷程。9月初,據中國媒體報道,該國原油期貨的上市工作正在平穩推進當中。原油期貨合同將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流通,並向外國人開放。今年夏天已進行過石油期貨貿易的試點,並取得了成功。
為讓石油期貨更具吸引力,中國將提出以人民幣計價、可轉換成黃金的條件。為此,上海和香港的兩家交易所先後推出了人民幣計價的黃金期貨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