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沃爾沃汽車公司在華的自動化生產車間 |
中評社香港11月25日電/廠房裡,女工戴著口罩,默默地看著從管子裡湧出的米粒被壓入白色的塑料袋。機器在1秒內將袋子封好。傳送帶將這些圓鼓鼓的袋子送到一根機械臂處。機械臂提起袋子,給它貼上標簽。
德國《商報》11月20日載文《中國的機器人革命》,文章說,“這裡的一切都是自動的。工人的主要任務是監督機器。”寧夏中航鄭飛塞外香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劉自斌說。這家公司每年在銀川加工15萬噸大米。從稻穀脫粒到包裝,一整套從前辛苦的農活中的大部分現在都實現了自動化。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成為自動化技術重要的增長市場之一。
“中國過去25年發展所依托的傳統工業模式已經達到極限。”在中國經營一家咨詢公司的格奧爾格•施蒂勒說。
自動化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中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中國國務院在這一規劃中制定了中國實現工業現代化的路綫圖。中國希望在質量、效率和可持續性方面趕超德國這樣的工業強國,并且到2049年建國100周年之際成為“工業超級大國”。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高官說,德國的“工業4.0”方案是中國一些改革計劃參考的範例。
現在,德國的自動化技術企業嗅到了巨大商機。
施蒂勒說:“在所有以精確性、可靠性和速度為關鍵指標的領域,德國和歐洲其他制造商都擁有競爭優勢。我們預計,機器人在中國的銷量今後5年會再增加一倍以上。”他還表示,中國對傳感器的需求也會大增。施蒂勒說:“全球約有2萬種已知的傳感器,中國只能生產約3000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