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中國—世衛溯源聯合研究中方專家組發布會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21-04-01 00:15:17


米鋒(中評社 徐夢溪攝)
 
  日本共同社記者:我的問題有兩個。第一,關於剛剛韓國記者提問的那個共同聲明的內容,我的理解是,推遲的問題不是指的發表,而是可能在武漢的實地考察,就是疫情暴發之後過了一年多才能實行,所以聲明發表太晚了,所以中方對此有什麼評論?第二,剛剛老師對路透社記者已經回答了,但是我還想問一下,報告說要求在包括中國在內的,還需要進行更深刻的數據分析,或者溯源,比如說在中國的養殖動物等等的溯源。今後中國會不會接受再一次的類似這次的合作方式的研究呢?有這樣的可能性嗎?2021-03-31 15:39:10

  梁萬年:好,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你的理解,這個問題是關於我們在1月份世衛組織的專家來到中國,我們形成了聯合專家組,是晚了這個問題。中國雖說是新冠肺炎病例首個報告的國家,其實從全球範圍來看,應該說是中國是第一個和世衛組織聯合開展溯源研究的國家,這個晚與早的問題,是很難在時間上有明確的標準來判斷的。其實中國的科學家在疫情處置的早期就開展了溯源研究,這一點我要特別強調,記得早期我們和馮子健教授一塊在武漢,中國的很多科學家都在武漢,一方面我們在抗擊疫情,另一方面就按照我們的專業素養在開展相關溯源。像華南海鮮市場,早期我們的動物采樣、環境采樣、標本采樣,那個時候我們就在做。因為中國遇到這樣重大的疫情和傳染病是有一定的經驗的,所以我們一直在做,具體是國際專家來開展做,是有個過程的,我不以為一年以後就是晚,影響他來與不來,是有一系列的因素在決定。我從一個科學家的角度來看,只要大家秉承科學的態度,由科學家們來做,什麼時候做都不晚。我反而認為,中國的態度,我站在一個專家的角度來看,讓世衛組織率先在中國開展全球溯源的中國部分,也是中國政府的一個姿態,我們作為科學家,感受這也是可以接受的。我再多說一句,中國科學家從現在的知識、能力以及我們掌握的方法,我們也會繼續做溯源工作,一天找不到它的源頭,中國的科學家一天會繼續努力。

  第二個問題,關於所謂下一步是不是對中國的數據作進一步分析,包括一些傳播鏈上的因素的分析,包括動物的一些分析,甚至你剛才提出來,是不是可以讓世衛組織專家第二次乃至第三次再來的問題。我想,這個問題剛才我已經原則上回答了,分析肯定是要做的,中國科學家願意和世界科學家一起來努力把新冠病毒源頭找到,一天不達到目的,我這輩科學家不行,還有下一輩,下一輩不行,還有孫子一輩,我們一定會達到那一天。但是,從一開始我們就說,溯源問題是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性的問題,絕對不可能一蹴而就。你看我們的傳染病歷史,尤其是新發傳染病的歷史,我們迄今都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要想真正找到它的源頭,並且被全世界公認的話,還是要花很長很長時間的。我們很多的病,流行了很多年,迄今還沒有找到源頭。當然,沒有找到源頭,並不妨礙我們對它施加干預和控制,這是仍然在做的。所以,對這個問題,肯定我們要做,即使世衛組織說全球溯源不做了,我們中國的科學家仍然會努力來做這項工作。

  對數據的分析,溯源肯定要牽涉到數據的分析,溯源肯定要有主要幾條途徑,從動物,要找自然宿主、中間宿主,找可能傳播的模式、路徑,所以數據分析和一些標本的進一步監測、處理,肯定也是要做的,這是方法學的部分。具體專家第二次、第三次來不來中國的問題,我想從研究上來說,是根據需要來定的,如果說僅僅把它理解溯源就只是在中國做工作才叫溯源的話,我以為這是對科學上的一個誤區,因為溯源自然來源不明,我們四條潛在的引入途徑其中有一條——冷鏈食物鏈的問題,可能武漢早報告並不意味著這個病就一定最早出在武漢,這個我們科學家是有共識的,早報告的地方,不一定是病毒最早出現的地方,所以如果基於這種科學共識的話,我講的是不一定,如果基於這種科學共識,溯源視角必須更廣泛。下一步我們就要確定優先,我想我們這個研究報告當中,對下一步的研究建議,從三個領域當中,有優先的提出,是基於這一點的。中國科學家會按照這些建議,我們在世衛組織總的領導下,和世界的科學家共同來推進。所以,如果單獨說第二次、第三次能不能來,我想這個問題現在誰都無法來科學地回答你,我想我現在的回答,是根據需要的,是根據全球溯源的進程進展,然後相應環境的一些要求,是需求導向,是進展和進程來決定來不來、何時來、如何來、來做什麼。謝謝。2021-03-31 15:46:19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