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兩會專訪:賈慶國詳解新時期中美關係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21-03-01 00:13:04


賈慶國出席全國兩會
 

  中評社: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為中美關係的改善帶來哪些障礙?

  賈慶國:特朗普在執政期間在對華政策問題上的一些做法給中美關係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也給現在改善中美關係製造了很大的障礙。

  一是特朗普的做法大大地打開了美國對華強硬的空間。在他執政之前,中美之間也存在很多矛盾和衝突,美國政府也考慮過用強硬的手段來給中國施壓,包括在貿易問題、市場准入問題、人權問題、台灣問題上。但每次在考慮使用強硬手段時,美國都發現這些手段也會給自身利益造成很大的傷害,所以最終只能適可而止。

  特朗普則不同,他在貿易問題上意氣用事,採取了比較極端的做法,不太考慮對美國的影響。比如說對中國輸美產品徵收高額關稅,害人不利己,現在連不少美國人都意識到這對美國的傷害可能不見得比對中國的傷害小。最近美國有些人評估特朗普的做法,認為總體上是失敗的。

  不僅如此,特朗普政府上台後,它對其他國家在貿易和經濟領域施加很大壓力,考慮到美國實力強大,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都選擇了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讓步,以穩定兩國關係。這使得一部分美國人,特別是過去支持接觸政策的人認為中國吃硬不吃軟,所以錯誤地認為給中國施加壓力是奏效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強了美國對華強硬的聲音。

  二是特朗普刻意誇大了中美在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上的衝突。他用冷戰思維分析和判斷中國,渲染所謂意識形態的威脅,導致現在很多美國人也傾向於從這個角度來解讀中美關係。再加上中國國內政治沒有像他們期待的那樣變得越來越像美國,反而是和美國越來越不一樣,導致他們更加堅信中美關係是一種意識形態競爭的關係,這也對未來的中美關係的發展構成障礙。

  三是特朗普政府處理中美關係的方式也給兩國關係造成不少困擾。為了達到和中國對抗和競爭的目的,特朗普政府不惜使用各種卑劣手段,包括造謠中傷和妖魔化中國。比如把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說成是債務陷阱,把中國在南海的維權行動說成是中國國力擴張的一部分,把中國在香港維護穩定的做法說成是壓制民主和人權,把中國在新疆的維穩措施污蔑為“種族滅絕”,無視中國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散布新冠病毒是中國製造的謠言,把中國在美國的學者和學生說成是間諜嫌疑。特朗普政府的這種做法導致很多不明真相的美國老百姓認為這就是事實,在一定程度上毒化了中美關係。

  中評社:目前,習主席已與拜登總統通過電話。您如何評價中美現階段的接觸?接下來還應如何進行接觸?

  賈慶國:首先,雙方接觸本身就具有積極的意義。最近,習主席和拜登總統通話,而且談了2個小時,說明談得比較深入。不久前楊潔篪主任也與布林肯國務卿通過電話,這是好事情,說明雙方交流和溝通開始了。這是穩定和改善兩國關係的必要條件。第二,雙方都試圖借這樣的機會表明各自的原則立場。中方利用這樣的機會表示希望雙方能夠管控分歧,實現相互尊重,推動合作,從而穩定和改善中美關係。美方也講了美國的觀點,包括美國在人權等問題上的態度和看法,同時美方也強調中美之間有很多共同的利益,表達了雙方應該在共同利益的問題上開展合作的意願。

  接下來,我認為雙方應該認真考慮做以下幾個方面的事情。第一,加強在民間層面上的溝通和二軌對話。在目前這樣的政治氣氛下,官方對話太正式,很難深入,容易出現各表立場無法解決問題的情況,而民間對話則可以放得開些,可以在許多問題上深入討論,從而在一些問題上達成一致,給各自政府提出些有意義的建議。很遺憾的是,現在二軌對話受疫情的影響,不能面對面進行,對有效溝通不利。雙方政府應該想辦法,盡快讓雙方能夠更加方便地進行面對面交流。

  第二,雙方都應該認真重新思考自己在兩國關係中的利益是什麼。在特朗普時期,雙方互動更多負面和強調針鋒相對的,很少琢磨對方提出來的問題和關切是否值得考慮,更少反思自己的政策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我認為,美國政府需要對特朗普政府提出的許多荒謬說法和政策進行反思,比如說新疆“種族滅絕”、病毒是中國製造的、以及採取的一些政策措施;中國可能也需要反思,為什麼美國政府會得出這樣荒謬的結論,除了特朗普政府惡劣做法之外,中國在這些問題上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從而更加有效地消除外界對中國的偏見。

  第三,目前雙方的當務之急是找出一些雙方有重大共同利益和比較容易做成的事情上開始合作,通過成功的合作重建互信,通過重建互信為擴大未來合作的基礎。比如說,雙方可以考慮恢復成都和休斯敦領館,再比如說,雙方可以在對等的基礎上取消對兩國外交官和記者在對方國家活動的限制;還有就是在朝核問題上加強溝通和協商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