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共識”誕生之後,鑒於台灣島內政治狀況的發展變化,國民黨方面開始很少去提、後來乾脆絕口不提“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目標,反而以“不統不獨”為政策基調。在承認“一中”時,也更願意與“各表”相聯繫,而且要將“各表”的內容清楚明確的表達出來,就是“中華民國”。大陸方面考慮到兩岸對待“九二共識”如果都照台灣的方式同時進行“各表”,則“各表”的具體內容(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勢必相互排斥而危及共識生存,或者乾脆造成“兩個中國”,因而並未完全接受“一中各表”的說法;而是依據求同存異的精神,強調兩岸達成共識的部分,即“一個中國”原則。大陸視差異部分為兩岸的分歧,不好屬於“共識”內容,並有“新三句”來概括大陸對“一個中國”的理解,以求不要矮化台灣,並不涉及一中的政治含義(“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但大陸方面從未放棄追求國家統一的目標,大陸方面理解的“九二共識”顯然是與國家未來的統一目標相聯繫的。
這些年來,當國民黨抽掉“九二共識”裡的統一內容(馬英九所謂“不統、不獨、不武”),並強調“各表”的具體涵義之後,大陸並沒有過多計較。這種不計較不等於大陸放棄尋求國家統一,而是考慮到台灣的政治現實,對“九二共識”的台灣解讀給予一定的模糊空間和善意忍受。這裡的政治現實,就是“台獨”勢力一直亟亟於“法理台獨”,對於包含“一個中國”原則的“中華民國”及其”憲法”必欲除之而後快。所謂法理“台獨”,就是通過“制憲”、“修憲”、“釋憲”抽掉“中華民國”“憲法”裡的“一中”內容。大陸於2005年出台《反分裂國家法》,正是為了反制民進黨“法理台獨”“正名制憲”“台獨公投”等圖謀。大陸不惜以“非和平方式”對付“法理台獨”,等於以武力捍衛“中華民國”“憲法”。只是因為兩岸分歧沒有進入政治談判,兩岸兩部“憲法”的結構性矛盾一時無法解決,大陸自然不好公然承認“中華民國”。但切不可忘記,恰恰是大陸可能是維護“中華民國”及其“憲法”的最重要力量,否則“中華民國”以及這部“憲法”是否還能存在可能都是一個問號。
大陸對國民黨版“九二共識”的模糊空間和善意忍受是否需要繼續?或者說,國民黨是否還應該以“一中各表”來解讀“九二共識”,繼續奉行“不統不獨”路線?筆者認為,這一問題的答案存在應然和實然兩個層面,也存在大陸和台灣兩個視角。從台灣視角和應然角度看,國民黨和一切對台灣未來前途承擔責任的政治黨派都必須回答:對於台灣人民的國家認同和未來走向,是否需要有一個更加清楚的交代?由於論述不清,失去黨魂,國民黨始終難脫“獨台”嫌疑,最近個別年輕政治人物居然應聲附和蔡英文的兩岸觀點,難道對國民黨不是警訊?更重要的是,對這一重大問題始終模糊處理對於台灣人民和台灣社會到底是利多還是弊多?當前台灣社會政治惡鬥、社會撕裂、經濟凋敝的總根源就是台灣同胞的身份認同和國家認同問題。如果對台灣人民的身份認同和台灣未來的政治走向沒有一個明確的政策和論述,則對內,這種惡鬥、撕裂和凋敝狀態勢必一直繼續下去,讓人民無所適從;對外,還將促使台灣一直成為外部勢力惡意利用的籌碼,從根本上違背台灣同胞的利益。大陸對台和平統一政策,既是對國家主權的維護,也是出於對台灣同胞的民族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台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福祉系於民族復興”,廣大台灣同胞要“認真思考台灣在民族復興中的地位和作用”,“共擔民族大義”,“把促進國家完全統一、共謀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無上光榮的事業”。大陸對台和平統一政策決無西方傳統裡的掠奪和侵占的功利心,更多出於民族情感、民族尊嚴、民族大義和民族責任,因此能夠提出“一國兩制”這樣充分尊重台灣情況的現實主義構想。台灣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治黨派,都不應該在台灣人民的身份認同和未來政治走向這一重大問題上閃躲回避,而要勇敢地承擔責任,提出最有利於台灣同胞的方案和論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