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以主題文化打造世界名牌城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02 13:47:04


杭州(來源:網絡資料)
  中評社北京9月2日電/中評社北京9月2日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鎮化進程,城市發展成就舉世矚目。但與此同時,我國城市建設也出現了目標趨同、功能重複、產業同構、形象單一的城市特色危機。同世界名牌城市相比,我國的城市還欠缺如“音樂之都”維也納、“時裝之都”巴黎、“建築之都”羅馬等在全球範圍內有較高辨識度和知名度的特色文化標簽,“千城一面”現象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和反思。2015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要實現城市現代化的“各具特色”,最終形成“中國特色”,進而提升城市影響力和競爭力,一條重要路徑是挖掘城市特質資源,加強城市主題文化建設。

  城市主題文化基於城市特質資源,是對城市特質資源進行凝練與整合所形成的文化成果。它通過標簽化的話語傳播,形成品牌認知和社會共識,從而成為城市最具識別力和競爭力的標誌之一。以英國的愛丁堡為例,它是第一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文學之城”稱號的城市,這一美譽的形成,離不開《哈利波特》的作者羅琳所說的“隨處可見的文學傳統”。這種文學傳統不僅體現在愛丁堡產生了取得較高文學成就的作家和作品,還浸潤在愛丁堡的城市街道、建築中:那裡隨處可見文學博物館、圖書館和作家故居,而且每年的愛丁堡國際圖書節、國際藝術節等多元的文化和藝術活動也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千差萬別的風土人情,城市發展的特質資源並不缺乏,缺乏的是對這些特質資源的凝練和整合。歷史傳統、名勝古跡、自然美景、民俗風情、地理區位、交通樞紐等等,都可以深入挖掘、重點培育。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特質資源首先要屬於本民族文化傳統、傳承本民族文脈,切不可盲目求新立異,片面追求“西化”“西式”。應認識到,只有歷史的、民族的,才能是中國特色的;也只有是中國的,才能是世界的。其次,要找准精細化、個性化的特質定位,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以往一些城市的定位,大多固守宏觀的區域功能規劃,比如金融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等;或使用概念寬泛、含義模糊的宏大詞語,像生態城市、園林城市等,趨於同質化,缺乏辨識度。而特質資源的核心價值就在於其獨特性,這是名牌城市的優勢和標識所在。在此基礎上,還應進行城市主題文化的提煉,制定實施與主題文化配套的城市規劃,以主題文化之“點”帶動城市發展之“面”,從而提高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城市主題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應在城市主題文化戰略引領下,對城市進行功能整合、產業配套、宣傳推廣、制度規劃等一系列綜合設計,形成兼顧經濟效益、文化效益、形象效益等的周密考量,既對外樹立形象,又對內凝聚人心。城市政府應轉變城市規劃的傳統理念,認識到城市主題文化的重大價值,組織專家深入挖掘、提煉城市特質資源,動員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就城市主題文化形成共識;圍繞城市主題文化,制定實施系統的城市發展規劃,打造城市品牌和城市名片;最終憑借城市主題文化的優勢與特色,將城市品牌打造成世界名牌。

  (來源:人民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