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佛教對話中國文化:星雲釋義信仰超越生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26 00:15:20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許嘉璐先生。(中評社 徐夢溪攝)
 
  許嘉璐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的聯繫?“人們一直被三個問題困擾,從哪裡來,到哪去,和活著的意義,這些問題再加上人們對大自然的恐懼,就產生了宗教與非宗教的信仰”。

  中國文化成長於特別的環境下,讓中國人產生不同的思考。許嘉璐回顧說,中國文化生長和成長於農耕時代。中國的家庭模式讓人們懂得,人類生來就處於複雜的關係之中,獨自一個人不可能在世界上生活下去。因此,“處理好個人與周邊的關係,個人肉體和心理的關係就非常重要”。孔子最後得出結論,要用“仁”處理內在關係,用“禮”處理外在關係。

  “佛教的產生是基於四種姓的不平等,因此佛教要解決人心的問題。道教解決的是人類對待宇宙和生命的問題。”

  儒釋道相融,主要因為三者都重在解決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和追求的問題,尋找如何讓人生活的和諧、安寧、吉祥的方法。儒家偏重構建社會文明,佛家構建倫理,其根本在人心,道家認為身心應該並重。三者都追求高尚的價值高,追求“靜”和“思”。

  最後,許嘉璐表示,佛陀創造的佛教著眼於現實,解決人們現實的苦難,從而得到靈魂的解脫。佛教給人類提供了追求幸福安寧的目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