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學台灣研究所講師李文藝(中評社 王秀中攝) |
中評社南寧3月22日電(記者 王秀中)浙江大學台灣研究所講師李文藝22日在第八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上表示,島內政局與兩岸關係互動增強的同時,兩岸關係卻遭遇了“由經入政”的瓶頸,在此情況下,台灣民意在兩岸關係中的基礎性地位更為突出。
李文藝認為,新形勢下台灣民意演變呈現以下四種趨勢:1、民眾的中國認同呈下降趨勢。綜合多家民調數據顯示,台灣民意在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同時,台灣主體地位的認同上升,中國認同呈持續下降趨勢。
2、台灣的主體意識在不斷膨脹。與中國認同相對應的是,島內以台灣主體意識為標誌的“自我認同”呈持續強化趨勢。和平發展時期,台灣主體意識的膨脹無形之中會助長“台獨”理念的生存空間。
3、對和平統一的立場有所抵觸。相當部分的民眾對大陸的快速崛起心存疑慮,擔心大陸強大了,台灣在經濟和安全上得不到保證,台灣民眾出現懼怕兩岸全面一體化的進程過快的政治態度。
4、和平發展的信心還有待提高。不少台灣民眾認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不穩固,尤其“無感”於和平紅利。部分基層民眾認為國民黨內有人壟斷了兩岸利益,認為被蒙騙、不公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在相當數量的台灣民眾看來,期待值與現實之間差距很大。
李文藝指出,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形勢下,面對台灣民意的新情況、新發展,可以從如下方面入手來拓展新形勢下爭取台灣民心工作的思路。
首先,發展兩岸關係應該更加重視爭取台灣民心的工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實踐表明,爭取台灣民心固然重要,但是力度不夠,方向有時出現偏差,特別是效果還不明顯,已經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在兩岸關係迅猛發展的現階段,爭取台灣民心的工作沒有現成的教科書,只能靠點滴積累,應將爭取台灣民心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標準,體現其應有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