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鄭振清:國家凝聚力視角的大閱兵及兩岸關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03 12:31:32


 
  再次,由於境內、境外和國外三重治理邊界的存在,國家凝聚力的現實分布是有差異的。在大陸境內,國家凝聚力集中體現在民眾對現行合法性政治秩序的擁護,在此基礎上形成共同推動國家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在境外的台灣及港澳地區,國家凝聚力首先體現在對中華民族認同和抗日戰爭的民族大義的自覺接受上。在海外,中國的國家凝聚力建設固然不能干預華僑華人所在國家的主權和國家利益,但不妨礙他們對中華文明與文化的傳播。這種文明和文化的傳播是共享的、雙贏的,也是跨越民族國家的治理邊界的。

  鄭振清認為,大閱兵是一個重要契機,我們可以檢測我們的國家凝聚力的現實狀況,可以據此研究進一步加強凝聚力建設的方式方法。今後,我們應該聯合海內外力量推動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共同研究及有效傳播,特別是應該推動形成共同的近現代史論述,不斷增強文明、文化和民族三個層面的認同度。

  加強國家凝聚力建設,還包括兩岸公共政策的改進與對接上。大陸、台灣和港澳在不同的歷史背景和治理體系下形成不同的公共政策,四地民眾也有擁有不同的居民身份證,導致在命運共同體建設中出現不少現實障礙和差別性待遇。今後,應該在照顧台港澳治理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基礎上,研究適時推動各地民眾身份待遇的一致性和公共政策的對接。我們應該推動改革和完善居住、教育、就業、醫療、社保、養老等一系列公共政策,並讓台港澳居民享有大陸居民的良好公共政策待遇。

  鄭振清表示,通過公共政策的改進,推動國家認同的重塑,是一個重大的課題。可以說,共同的歷史觀教育和公共政策待遇,是我們在兩岸尚未完全統一的背景下加強國家凝聚力建設的有力、有效方法。兩岸關係的歷史遺留問題和現實難題很多,很多問題短期內無法解決,甚至連啟動解決方案都困難重重,但是歷史觀教育和公共政策對接具有重大的現實影響力,而且正在形成現實可行的路徑,應該積極推動。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