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政大拍板移除四維堂蔣遺像 校內車站也更名
http://www.CRNTT.com   2023-06-16 16:26:20


政治大學四維堂蔣介石遺像。(圖:截自自政大學生會臉書)
  中評社台北6月16日電/台灣政治大學學生會日前於總務會議、學務會議提案,討論四維堂蔣介石遺像處置以及校內蔣公銅像站更名。經提案討論後確定,蔣公銅像站將於2023學年起更名為“好漢坡站”,並決議撤除四維堂內的蔣介石遺像,至此政大內相關蔣中正標的物僅剩後山騎馬銅像。

  政大前身為中國國民黨籌設的中央黨務學校,首任校長為蔣介石,設立目的即為配合“國家”建設、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政治管理人才,因此從校訓、校徽及校歌等各方面,都與“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象徵呼應,具黨國色彩曾被戲稱為黨校。

  政大學生會表示,學校目前可得知的唯一一幅遺像位於四維堂,而四維堂的蔣介石遺像並非以紀念榮譽校長為名,而是尊崇蔣介石統治者的身份,屬於促轉條例中的“威權統治者象徵”。

  由於四維堂由學務處管轄,學生會指出,已於日前學務會議上提出“以民主審議方式決定對四維堂蔣介石遺像的處理方式”,過程中有學生代表認為,可以在遺像旁加註適合的介紹即可無須移除,也有學生代表反對任何更動。最後交付全部代表表決,以8張同意票比6張不同意票通過撤除遺像處理方案。

  另外,政大校內公車站“蔣公銅像”也於本次檢討範圍內。學生會表示,現名蔣公銅像的公車站實際上離蔣介石銅像有一大段距離,反而跟同學們俗稱的“好漢坡”比較近。另外,公共領域中使用“公”一尊稱,亦顯現威權尊崇;其次,就算不使用“公”的尊稱,蔣介石及隱含的威權符號仍持續潛移默化,影響台灣對威權統治者的認知與歷史記憶,本次也經過總務會議提案,決議於下學年將該站更名為好漢坡站。

  學生會指出,校內還有許多以黨國要角命名的建築或其畫像,如孫中山畫像、以陳果夫命名的果夫樓、以戴季陶命名的季陶樓等,是否要繼續紀念這批黨國推手、“國父、先烈”們,將留給台灣社會思考。

  政大則表示,蔣公遺像移除後,學務處會將撤除前的樣貌留影存檔,放置政大記憶網;遺像由學務處與圖書館商議,會轉移至圖書館以校史資料方式留存。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