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積電美國設廠滿肚苦水 成為制衡大陸棋子
http://www.CRNTT.com   2022-11-07 14:57:01


 
  《日經亞洲》5月指出,台積電選擇在亞利桑那州設廠時,光找到足夠的工人來建造這座位在亞歷桑那州鳳凰城北邊,耗資120億美元的5奈米晶圓廠就已十分困難,另外本來規劃今年9月將生產設備搬進廠房,但因施工延誤,已經告知供應商將推遲到明年Q1。

  報導指出,台積電本來是打算在美國招募人才後,送到台灣培訓,不過考量到實際招募困難,因此公司決定在台灣招募赴美人才。此外,在薪資方面,台積電的對美國人的吸引力並不如對台灣人來的高,數據顯示,台積電在美工程師平均年薪約11.8萬美元,低於英特爾的平均收入的12.8萬美元,再來,其他矽谷科技大廠也鎖定這些人才,薪資開的更為優渥。

  去年創辦人張忠謀就曾點出台灣半導體企業在海外管理上的問題,主要是台灣有許多優秀的工程師跟主管,但台灣管理者不可能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管理的如同英特爾一樣好,且在美國製造晶片的單位成本相對高得多,台灣在海外設廠不具競爭力。

  張忠謀認為,美國試圖增加國內晶片的產量,這將是一種昂貴、浪費的徒勞無功之舉,美國發展晶片製造業要解決的是,嚴重的製造人才短缺問題。

  還有一項成本問題。張忠謀表示,美國製造的成本令人卻步。台積電奧勒岡州工廠能獲利,但幾乎放棄擴建計劃。“在比較成本上,我們當時太天真,在美國製造晶片的成本比台灣貴50%。”他說,台積電多次為奧勒岡州工廠安排美國和外籍人員,但都沒能降低多少成本。

  台海關係緊張,美國為了分散風險,希望台積電擴大赴美設廠,而台灣政府和台積電都希望重心留在台灣,台海關係、中美關係因素,讓台積電被夾擊在中間,立場十分尷尬。

  台積電成立35年,設廠以根留台灣為考量,目前在中國上海松江、南京以及美國華盛頓州海外3個廠,以及進行中的日本熊本廠和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可以說超過9成的產量都留在台灣。

  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將是全美國最先進的5奈米廠,規劃月產能2萬片,未來有機會切入3奈米,並在2026年增至月產4萬片,採取5奈米和3奈米混合生產模式,不過台積電仍把重心留在台灣,預計最新2奈米以下(1奈米)製程擬落腳新竹科學園區轄下的桃園龍潭園區。

  台積電擁有全球約55%的合約晶片(contract chip)製造市場,美國在全球晶圓製造則由1990年的37%,降到2020年的10%。不管用哪一個角度來看,台灣晶片業,尤其是主力台積電,都是全球半導體業重要存在。瑞士信貸預估,若全世界無法取得台灣生產的晶片,和晶片有關的生產產品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台積電在美設廠,是在美國政府喊話下才做下去,美國政府數百億美元補貼,遠低於提振本土晶片製造所需金額。就此來看,雖然美國的產量會增加,但單位成本、政治與地緣導致的因素也將增加。

  瑞信表示,台積電的產能,到明年底所涵蓋的市場有望達1710億美元,是美國晶片法推動下個十年可達目標的三倍有餘。近2年,在地緣政治衝突下,台積電到海外設廠、分散風險。其中,美國廠的產能雖然祗有2萬片,但是,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區仍保留非常大的空地,可供未來進一步擴產所需。

  也因此,在這次12月上旬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舉行移機典禮,被美國視為可以擴大美國半導體製造的聲勢,對美國來說,台積電在美國設廠,具有戰略性意義,也因此,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都在邀請名單上,但美國美國亞利桑那州工廠美國亞利桑那州工廠未來是否進一步擴大,台積電回應,還是要看第一座廠量產後是否符合經濟效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