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靠科技,冬閑田也有好收成
http://www.CRNTT.com   2022-04-07 08:49:32


邵宗福在田間查看馬鈴薯生長狀況。(來源:受訪者供圖)
  中評社北京4月7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邵宗福,雲南省騰沖市界頭鎮新大街社區人。2014年返鄉創業,註冊成立騰沖市界陽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蔬菜種植。2017年,合作社與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合作,將當地的冬閑田盤活,用來種植馬鈴薯,目前種植面積近3000畝,帶動全鎮22個村(社區)的1200多名種植戶增收致富。

  ■創業心得

  創業方向怎麼選?緊盯老百姓的需求,准沒錯。充分利用冬季閑置土地,讓老百姓多一份收入。具體怎麼做?科技來助力。選准種植品種,開展科學種植,培養專業人才……有了科技支撐,才能少走彎路,讓老百姓用好土地,持續穩定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邵宗福

  “5月就開始收獲了,大夥兒可要打起精神,看好自己的田。”臨近馬鈴薯收獲季,在雲南省騰沖市界頭鎮,界陽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邵宗福下田的次數越來越多,細心檢查馬鈴薯葉片有無病蟲害、督促種植戶適當補肥,確保馬鈴薯茁壯生長。

  曾經的界頭鎮,種植馬鈴薯的農戶寥寥無幾,偶有幾戶人家種植,也只是零星種上一點,用來飼養牲畜。

  如今的界頭鎮,馬鈴薯種植已成為當地的重要產業之一。到了馬鈴薯成熟的季節,種植戶或開著拖拉機,或拉著小推車,裝滿馬鈴薯,在界陽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門前排起長隊,等待收購。

  每到那個時候,看著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農戶們開心的笑容,邵宗福非常滿足。創業以來,他最開心的時候莫過於此。

  小小的馬鈴薯,緣何成為致富好幫手?邵宗福回答得乾脆:“全是托了農業科技的福!”

  選對品種,試水馬鈴薯種植

  大學學習電子商務專業,工作兩年成為公司的技術總監。事業正旺,邵宗福卻做了個誰也沒想到的決定——回鄉創業。

  邵宗福的家鄉界頭鎮,日照充足、雨量適宜、氣候溫暖,素有“騰越糧倉”的美譽。但由於缺少穩定銷路,界頭鎮好品質的蔬菜賣不上好價錢,甚至會出現滯銷。

  了解情況的邵宗福決定為家鄉蔬菜開拓銷路。2014年,他註冊成立騰沖市界陽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主營蔬菜配送和訂單種植。

  依托之前做電商積累的資源和優勢,邵宗福的合作社發展不錯,先後申請認證了1萬畝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及7個無公害農產品。

  與此同時,邵宗福也發現了問題:界頭鎮的水稻和大部分蔬菜在每年10月前基本收獲完畢,11月到來年開春的時間裡,村民的土地大量閑置,最多種些油菜,非常可惜。

  “要把冬閑田利用起來,讓村民多一份收入!”邵宗福把目光投向了馬鈴薯。

  馬鈴薯一般是年底種植,來年4、5月收獲,剛好填補了冬閑田的空缺,也不影響水稻等主要作物的種植。但界頭鎮此前並沒有規模種植馬鈴薯的經驗。種什麼品種?怎麼種?邵宗福犯了難。

  一次去市裡開會,邵宗福從農業科技人員口中得知,雲南省農業科學院正在推廣種植一種叫“雲薯304”的馬鈴薯。該品種由雲南省農科院自主研發,適合加工成薯片。而且,農科院已經和省內一家大型薯片加工廠商達成收購協議,只要種得出,不用愁銷路。

  邵宗福頓時來了興趣。2017年12月,邵宗福從合作社挑了70戶種植經驗豐富的農戶,先試種150畝“雲薯304”馬鈴薯。來年收獲,邵宗福發現,種得好的一畝能收2噸,種得差的不到1噸,兩極分化明顯。

  “畝產高的很高,說明種子沒問題,是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有待提升。”邵宗福算了筆賬,收獲的馬鈴薯平均畝產值1466元,比同時期種植的油菜收益要高。

  冬閑田種馬鈴薯,有前途!邵宗福決定大幹一番。

  專家指導,開展科學種植

  “第一步就錯了!切種應該帶芽切。”邀請雲南省農科院專家白建明來到界頭鎮開展實地培訓後,邵宗福才知道,原來種馬鈴薯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

  白建明所說的帶芽切種是馬鈴薯種植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直接影響馬鈴薯的出苗率。當種薯長出了芽眼,芽苗冒出來一厘米左右,再切種下地,這樣種的好處是出苗率高。

  “我們之前種馬鈴薯,不等出芽就直接把種薯種下去,出苗率有一半就不錯了,按照白老師教的方法,出苗率能達到90%!”田地裡,邵宗福帶著合作社的技術員,跟著白建明學習種植技術。

  切種只是第一步,怎麼播種也有講究。“雲薯304”主要是供薯片廠加工用,個頭不能長得太大。因此,播種時行距應控制在100厘米以內,株距不超過20厘米,種植密度要稍微大點。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