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韓國研究中心研究員陳蒿堯。(中評社 林谷隆攝) |
張慧智提到,朝鮮和韓國在戰略層面不同的選擇,以及其影響力使朝鮮半島正在成為重塑東北亞地緣政治局局的重要變化。在這個背景下,防止中韓關係近一步下滑,從共同利益出發加強管制半島衝突危機,將成為中韓改善關係的基礎和突破。
高麗大學亞細亞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林志豪發表“朝鮮核武戰略之特徵與展望:以金正恩時期為中心”文章。他提到,從金正恩政權這五年多的核武戰略來看,金正恩的核武戰略已經在外部環境創造了一個“對決”的場面,也是朝鮮與美國之間的對決,並且在中美矛盾中,確實完成內部世代交替,盡快完成遺訓貫策,真正進入“金正恩時代”,同時不斷提升核武技術水準,確保核武的嚇阻力量。
林志豪提到,相對的,聯合國通過2375號制裁案包含了過去從未觸及的原油供給,中國商務部海關總署與工商總局也在9月正式公告配合聯合國對朝鮮的制裁決議案,終止對朝鮮輸出以及關注中國境內的中朝合資公司,這次制裁案的強度與範圍是歷年最大。這對長期在中美之間尋求模糊邊界的朝鮮而言,將帶來相當嚴重的負面效果。
林志豪判斷,朝鮮很可能會與美國進行新一波檯面下協商,朝鮮的核彈與飛彈技術已經發展到最後階段,在內政上也逐漸達成目標,將來朝鮮還是很有可能持續進行研發和試射,但因為豐溪里核試驗場,目前狀況不確定性,以及日趨嚴峻的國際制裁,朝鮮核彈試爆往後應該會有所克制。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韓國研究中心研究員陳蒿堯發表“兩韓視角下朝鮮報道情勢發展”文章。他提到,面對日漸緊張的東北亞局勢,倘韓國想扭轉目前的僵局,同時延續原本保留對話空間的政策彈性,除試圖透過人道救援,並以直接與朝鮮協商凍結發展核武為目標,達成建立與經營兩韓互信機制與非正式對話管道外,仍須視國際局勢轉變而調整對朝鮮的政策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