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時報:“根除異己”仇恨心會毀了台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02 09:48:37


  中評社台北2月2日電/納粹曾在20世紀帶給世界浩劫,其餘毒竟然出現在21世紀的台灣。民主自由體制下,人身與言論自由及財產安全,應受到“憲法”保障,政府不能任意限制或剝奪,退休公職人員同樣受“憲法”保障,除非法有明文,否則不得限制其自由權,更不能以言論或行動“不當”為由,剝奪他們應得的退休金。但《自由時報》日前卻發表社論,主張取消“遊走兩岸”退休公職人員退休金,懲罰他們“親中賣台”行為。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自由時報》這篇〈根除“內應”的心腹之患〉社論,用了3個詞:“根除”、“內應”、“心腹之患”,像極了恐怖分子的用語。這些仇恨文字並不是出自政治上的被壓迫者,也不是種族上的受迫害者,而是出自多數選票、與執政黨同一理念的媒體,向政府所做的呼籲。這個報紙要求政府高舉嗔恨的大旗,將他們所定義的“非我群體”放在對立面,並剝奪其財產以為懲罰。這不是21世紀的納粹餘毒嗎?這是台灣社會應該容忍的嗎? 

  讀《自由時報》這篇社論,只消“嗔”字就可描述。“嗔”是對不喜歡的事物所產生的排斥及惱恨心理,也是一種愚癡的表現,更是佛法“貪、嗔、痴”三毒惡首。當嗔恨之心形成言語或付諸於行動時,理智不見了,道德不見了,甚至法律也不見了。有嗔心的人,讓他人不舒服;有嗔心的政府,讓人民遭殃;有嗔心的媒體,讓人恐懼;有嗔心的社會,必然是理盲、缺少道德與價值信念的社會。這種社會不會有未來,只會自我毀滅,台灣人民多年胼手胝足的成果必會毀於嗔心。 

  《自由時報》這篇社論發表前,前“國安會”副祕書長張榮豐已在《自由時報》撰文,羞辱諷刺“遊走兩岸”的政商學人。接著該報就透過社論稱這些人為“內應”,主張“根除”台灣“心中之患”。另一方面,這個報紙卻歌頌主張釣魚台屬於日本的李登輝,讚揚拆掉抗日紀念碑,改建成日本神社鳥居的台中市長林佳龍。他們質疑退休“文官武官”對國家的忠誠,卻忘了自己從未忠誠面對“中華民國”:拿的是“中華民國”護照,用的是“中華民國”鈔票,卻天天以羞辱、拆除“中華民國”為志。這個報紙的道德價值由他們自己來訂,難怪曾任職《自由時報》的《新台灣新聞週刊》發行人詹錫奎(筆名老包)說:“《自由時報》生態地位幾乎就是台派的馬龍白蘭度了(飾演黑手黨教父成名的美國演員),人人對它噤若寒蟬、敢怒不敢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