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國強勢推進亞太多邊安全機制建設的特點與挑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25 18:54:13


美國防部長卡特提出建立“原則性安全網絡”的設想,試圖塑造對己有利的地區安全秩序。
  中評社╱題:美國強勢推進亞太多邊安全機制建設的特點與挑戰 作者:趙世興(洛陽),解放軍外國語學院二系講師,博士

  在亞太地區,美國對雙邊同盟體系向來十分倚重,將其視為維持地區安全與穩定的基石。冷戰後,在強化雙邊同盟的基礎上,美國開始逐步推進亞太多邊安全機制建設問題,今年6月4日,國防部長卡特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更是明確提出建立一個“原則性安全網絡”的設想,試圖以此為抓手,塑造對己有利的地區安全秩序。

  冷戰後美國對待亞太多邊安全機制的態度演變

  由於受雙邊結盟行為定勢的長期影響,美國對於亞太地區多邊安全問題,實際上經歷了一個容忍、適應和接納的演變過程;在不同政府時期,甚至在同一政府的不同階段,其態度和行為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性。

  老布什時期:漠然排斥。老布什執政時期,出於亞太地區在地理、歷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性的考慮,加之冷戰時期一些多邊安全努力(如東南亞條約組織)的失敗教訓,美國認為亞太地區多邊安全安排是難以實現的,因而美國對各種多邊安全倡議持懷疑和反對態度,比如,1990年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外長曾提出在亞太地區建立類似歐洲安全合作組織模式的多邊安全安排,老布什對此表現相當冷漠,並批評該設想是“令人厭惡的東西”,而國務卿詹姆斯·貝克則要求澳大利亞撤回該建議,以免“給美國造成麻煩”。不過,在老布什政府後期,美國對待亞太多邊安全的態度發生了微妙變化。詹姆斯·貝克於1991年在《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指出,亞洲安全的維持越來越取決於一套靈活而特定的政治與防務互動,“我們應該重視採取多邊行動的可能性,而不能將自己封閉在某種過於結構化的途徑中”;隨著理念的變化,美國在外交實踐中也逐步接受和認可東盟這一多邊安全對話機制。

  克林頓時期:積極支持。克林頓政府時期,美國對亞太地區發展多邊安全持有濃厚的興趣,並積極支持各種多邊安全安排。1993年7月10日,克林頓在韓國國會發表演講,提出了建立“新太平洋共同體”的設想,其四大優先戰略之一即是“就共同的安全挑戰舉行新的地區對話”;1995年助理國防部長約瑟夫·奈在《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指出,“發展地區制度”是美國在東亞地區所要採取的安全戰略的三個核心要件之一。克林頓政府對多邊安全的支持並非僅僅停留在言語層面上,而是體現在實際的政策行動當中。這一時期,美國不僅積極參與東盟地區論壇、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等地區性的多邊安全制度,還創設了不少政府間和非政府間的多邊安全安排,如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三方協調監督小組、東北亞合作對話等。

  小布什時期:功利運用。小布什政府上台後,其成員大多是保守主義人士,他們更加偏好於通過單邊手段來實現政策目標,因而多邊主義外交選項的地位有所下降。不過,小布什政府並非排斥所有的多邊安排,而是將多邊主義作為實現特定政策目標的一種工具。在2002年9月發表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小布什政府雖然也提出了發展多邊制度,但認為它們必須是“可以幫助管理當地危機”的國際制度和“實用而廣泛”、“基於目標的”、且“願意促進軍事力量的聯盟”。基於這種工具性立場,美國對待亞太多邊的呈現自相矛盾現象:一方面,“唱衰”多邊機制功用,認為東盟地區論壇“只是一個有限的論壇而已,在解決地區安全問題方面的能力不夠”(2001年時任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詹姆斯·凱利語);另一方面,卻利用東盟地區論壇、六方會談等多邊制度幫助其打擊恐怖主義、解決朝核問題。

  奧巴馬時期:全面介入。奧巴馬政府執政以來,美國全力推行多邊主義理念,強勢參與亞太地區多邊安全機制建設。2011年11月10日,時任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在夏威夷發表了《美國的太平洋世紀》的演說,宣佈美國將在戰略上“轉身亞太”,“建立一個類似於跨大西洋體系的跨太平洋體系”;今年6月4日,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就會議主題“應對亞洲複雜的安全挑戰”發表演講時說,美國對亞太地區的安全願景是要建立一個“原則性安全網絡”,他希望東亞各國打破雙邊協議的限制,進一步推動類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集體架構。除了公開表達培育地區多邊架構的設想外,奧巴馬政府實行更趨務實靈活的“多邊主義”外交政策,積極介入亞太地區安全事務。近幾年來,美國加入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參與了東亞峰會等區域性多邊國際組織,並力圖主導議事日程。另外,美國注重增強同盟國家之間的協調性、聯動性,努力使雙邊同盟向小多邊機制延伸,由此形成了以“美日+1”模式為代表的美日韓、美日澳與美日印三邊合作機制,有效整合了地區軍事資源,降低了美國霸權護持的成本。

  當前美國積極推進亞太多邊安全建設的戰略考量

  冷戰以來,美國通過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泰國等國家締結軍事同盟,形成了以所謂的“軸輻體系”為顯著特徵的亞太安全工具,進而在亞太地區構築起一道安全屏障。一直對亞太“雙邊防務安排”青睞有加的美國,之所以強勢推進亞太多邊安全機制建設,其意圖不外乎如下幾點:

  其一,為深度介入亞太提供外交機制支援。亞太地區是21世紀戰略與經濟的重心,不僅具有重大的地緣戰略價值,還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為了維繫全球霸權、分享亞太發展紅利,奧巴馬上台以來開始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美國學者邁克爾·馬斯坦丁諾指出,目前美國在東亞的霸權是“不完整的”,因為“霸權的合法性不足,霸權地位沒有得到區內多數國家的認可”。傳統的雙邊同盟手段,雖然仍是美國維繫亞太安全利益的重要支點,但單邊主義色彩濃重,不利於其持續融入亞太事務。為此,美國在國際機制框架下同亞太各國對話交流,從而為深度介入亞太地區事務披上合法性、正義性的“外衣”,並利用國際機制的“杠杆效應”來放大美國的國際影響力。美國拋出名目各異的地區安全“公共產品”,恰恰反映出美國“借屍還魂”、“重返亞太”的戰略伎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