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毓峰語中評:選後美國未必不介入台灣政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18 01:19:18


台灣彰化師範大學是綠色校園,有許多太陽能發電板及雨水利用裝置。(中評社 林谷隆攝)
 
  所以兩岸議題會不會成為2016大選的主軸。李毓峰判斷,民進黨應該還是會逃避、國民黨會追擊,假如兩位候選人能針對兩岸議題辯論,屆時就要看蔡英文如何回應,但是美方會希望蔡在這個問題上必須要做多一點表達,更明確的表達。

  中評社追問,面對馬英九8年執政所推動的兩岸現狀,蔡英文及民進黨應該要如何處理對台灣才有利?

  李毓峰回答,馬政府八年來秉持的“親美、和中、友日”政策,其內涵即是尋求在美、日、中之間“大國均勢+夥伴關係”的平衡。在兩岸方面,簽訂了21項協議,保障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國際空間,不但無斷交事件,而且參加國際組織的空間也擴大了,免簽證國家的數目更是大大提升。

  民進黨若重返執政,亦應當在“大國均勢+夥伴關係”(美、日、中以及東協)之間建立新的最佳平衡架構,即“親美、和中、友日、睦東協”。目前看來,“親美、友日”不是問題,且成效斐然。

  李毓峰認為,“和中”卻是民進黨對美、日、中三個雙邊關係中的短板。如果民進黨無法提出被北京接受並可以取代“九二共識”的新說法或新諒解(或凍結台獨黨綱),那麼“和中”勢必破局,結果將造成兩岸關係的停滯、倒退或不穩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