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連戰:不忍也不容台灣意識被誤導為分裂意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01 11:20:04


 
  對日抗戰是所有炎黃子孫、中華各族人民為自己的生存與自由、為國家的存續與主權,不畏艱苦、不計生死,奮勇抗擊強敵。誠然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抗戰期間,中國國民黨軍隊在蔣介石領導下正面戰場,部署了一系列會戰和大仗,深深重挫了日軍,中國共產黨軍隊在毛澤東領導下敵後戰場,有力牽制、殲擊了日軍和偽軍。中華民族在付出慘痛代價後,獲得了最後勝利。緬懷這一段歷史,給我們後人的啟示是,民族衰弱,就難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就難以自我生存,立足於國際,當作為前車之鑑。愈多抗戰史實的發掘,就愈能促進整個民族追求富強、民主、幸福的共同理念,自己不再受外侮,對外也不強凌弱。因此,我非常贊同習總書記最近提出,兩岸“共用史料、共寫史書”,相信這不僅將為兩岸史學界開闢新的、廣大的合作領域,也有助於兩岸人民相互了解、增進融合,開啟心靈契合,更將促使國際社會提高評價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

  四百多年前,台灣先民“唐山過台灣”,冒險渡過險惡的“黑水溝”,赴台開墾謀生,其艱苦可想而知,又遭荷蘭、西班牙及日本進犯,在異族殖民統治之下,蘊育出了“台灣意識”,但“台灣意識”絕不是“台獨”意識”,“台灣意識”是積極開創、刻苦耐勞、團結扶持、自食其力、不仰人鼻息,當家作主的堂堂意志,進而打造、打拼出了今日的寶島,更是台灣同胞非常珍惜的奮鬥精神與生活方式。因此,我們不忍也不容純樸的“台灣意識”,被誤導為分裂意識,致使兩岸失去時代機遇,走回對抗互斥的老路。

  台灣應該自信地藉著大陸深化改革開放,來開拓市場、轉型升級;民眾對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和擴大國際活動空間,也有強烈需求。這都有待兩岸加強溝通、持續磨合,為解答政治難題探索途徑。同時,源遠流長、璀璨浩瀚的中華文化,是兩岸的共同資產,雙方在此基礎上還有廣闊的交流空間。經貿合作可實現利益共享,形成兩岸關係的重要動力;更多的文化交流,將促進雙方心靈相通,提升共同的認同。七年多來的發展,都是和平發展不斷推進的重要指標,也證明有些事情需要水到渠成,有些事情需要開渠引水。我們讓經貿、文化的雙輪,運行在政治互信的道路上,一方面以民族復興、民權發達、民生樂利來維護和優化完整中華,另方面經由兩岸人民心手相連,來達成整個民族於國際上昂首屹立,受到世人尊重。

  在兩岸關係持續取得成果的同時,我們也不能輕忽這個過程不會一帆風順,不是一片坦途,始終會面臨大大小小的阻力,這就更需要我們堅定推動互助合作、互利雙贏,讓台灣各界愈來愈多地體認和平發展、浩浩湯湯,順之者榮、逆之者枯,從而認知必須鞏固雙方政治互信的基礎。習總書記最近的一席話,提到“和平而不是戰爭,合作而不是對抗,共贏而不是零和,才是人類社會和平、進步、發展的永恆主題”,令我深感。客觀而言,兩岸各自的體制、法律,都以“九二共識”定位彼此的政治關係,縱使經過台灣兩次政黨輪替,也沒有改變這個法理狀態,其對開創台海局勢穩定和諧,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必須加以高度重視。最近期間,各國都在紀念二戰結束七十週年,共同的主旨就是要和平、要發展、要繁榮。兩岸人民同文同祖,同屬中華民族,本即一家,是手足關係,更應該攜手共創和平、共謀發展、共享繁榮!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