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人民網:全運金牌榜 烏龍球踢給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09 18:10:19


  中評社北京2月9日電/近來,圍繞“全運會金牌榜到底還有沒有”的問題,上演了一出“烏龍事件”。1月26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了《中共國家體育總局黨組關於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通報中提到國家體育總局取消了亞運會、奧運會貢獻獎獎項的評選,對全運會等全國綜合性運動會只公布比賽成績榜,不再分別公布各省區市的金牌、獎牌和總分排名。而1月30日,國家體育總局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運動會競賽規程總則(草案)》中,各代表團金牌、獎牌數和總分數等成績將公布並且排序的規則依然在列。

  人民網-體育頻道報道,如此矛盾的前後表述,令人感到“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在國家體育總局巡視整改通報中,“金牌至上”政績觀的危害性已被“深刻認識”,而全運金牌榜作為相當顯性的金牌政績比拼形式,砍掉“以謝天下”,看來可以展示整改的決心和力度。但是,取消全運會金牌榜,就能解決“金牌至上”的扭曲價值觀嗎?

  “金牌至上”的生存土壤,是由體育系統多年來以競技體育金牌指標作為單一考核體系而衍生出的一整套政績體系、風氣和利益取向。如果不從土壤的改良入手,不從破與立兩方著手,僅取消金牌榜,好比一棵大樹砍掉了高處的幾根樹枝,旁人看來固然顯眼,但生態模式並未被真正改善,旁逸斜出的枝丫依然會生長出來。

  也有這樣的說法,近幾屆全運會有金牌榜、獎牌榜、總成績榜等若干榜單,十三運會則删減了一部分,僅保留一項榜單。否則,三大球“一金算三金”、奧運金牌帶入全運等“政策性金牌”,又該如何體現?如果此種說法成立,則更說明,簡單地取消金牌榜,非但不能成為改革的龍頭,反而左支右絀,成了文字遊戲,最終演變成一出又被詬病的“烏龍事件”。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