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張家麟:以華人宗教深化兩岸互信與和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05 00:40:57


 
  三、制度性。張家麟認為,兩岸可共同思考籌劃制度性交流機制,活絡兩岸以華人宗教為主軸的學術、經貿、旅遊、文化等項目。

  四、尊重、化解兩岸華人宗教的差異。張家麟表示,現在,台灣地區部分新教派以各種形式進入到大陸,大陸官方默許它們的宗教活動,實質深化了兩岸華人宗教的交流。如果大陸可以創造宗教自由的法制框架,將可為下一波的華人宗教交流的擴大與深化,創造良好的基礎。

  張家麟建議,應該從傳統華人宗教中吸取重要的中華文化元素,讓兩岸民間或台灣民間與大陸官方可以產生共同的語言,進而深化兩岸的互信,創造兩岸和平發展的前提與前景。

  台灣百姓祖先本來就來自中原,傳承河洛文化,是漢、唐、宋等朝代的主流中華文化。在宗教層次上,表現在官方儒教與民間儒教、傳統佛教及新興佛教教派、天師道教及各類道法教派,甚至擁有信仰人口最多的儒、釋、道三教融合,包容巫信仰、鬼崇拜的華人民間信仰。中華文化有容乃大的精髓,表現在台灣境內多元的宗教信仰。

  這些中華文化的宗教元素,與台灣庶民大眾生活連結。張家麟表示,如果大陸要理解台灣民間社會,就得理解中華文化中的複雜性、多元性、交錯性、理性與感性並存的宗教性格。既尊重台灣人對宗教的理性表達,也要以同理心來看待台灣人的宗教信仰。大陸在尊重台灣百姓複雜的華人宗教信仰時,更應深入理解此信仰背後的宗教思想、價值體系,讓兩岸華人在交流過程中發揚光大祖先的智慧,為兩岸民間社會互信、和平發展注入一劑營養針。

  第三屆“兩岸民間互信論壇”11月4日—5日在廈門大學舉行,論壇由上海台灣研究所、福建省五緣文化研究會、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主辦。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