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汪曙申:兩岸應提升海洋維權的國際話語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21 00:52:49


 
  第三、妥善應對南海問題多邊化和國際化趨勢。近年來,美國以維護航行自由、地區穩定和國際法為由,加大干預南海問題;一些聲索國也緊隨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和日本強化對東南亞外交政策,加強相互策應。汪曙申表示,未來南海爭議多邊化、國際化趨勢恐將進一步發展。台台灣在發展與域外國家及其他聲索國的關係時,要堅守原則底線,謹防被利用而損害兩岸共同利益。大陸在與東盟有關國家磋商南海行為準則時,若視情將有關情況通報台灣方面,將有助於增進兩岸在海洋事務上的政治互信。

  第四、根據兩岸互信水平設計海洋事務合作路徑。汪曙申認為,從兩岸互信的客觀水平和南海問題的複雜國際因素看,兩岸海洋事務合作不能好高騖遠,應遵循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點到面的總體原則,逐步有序地向前推動。台灣當局積極主張南海地區的聯合資源開發,兩岸雙方在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上具有一致性,這為推動相關領域的合作提供了基礎。較務實可行的路徑是先從經濟性、功能性、低敏感度的領域切入,如漁業、海洋保護、油氣勘探開採、海上救難等,關鍵是要在規避地緣政治風險的基礎上形成相互分享的實質利益,逐步充實每項合作的內涵,循序漸進地培養和深化海上互信。

  第五、兩岸共同提升海洋維權的國際話語權。在西方長期主導的話語霸權下,中國大陸在南海合理合法的維權行為被美日等國扭曲為進攻性的破壞現狀,甚至借機渲染“中國威脅論”。台灣在南海問題上的國際話語權則更小,僅通過政策宣示、國際宣傳和參與“二軌對話”表達立場態度。汪曙申認為,兩岸若能務實探索出一套“原則統一、策略有異”的海洋維權論述,勢必有利於進一步爭取國際輿論。
 
  汪曙申強調,兩岸在南海問題上的聯繫互動超出雙方一般經濟、社會、文化議題範疇,不僅摻雜了更多的國際和周邊因素,而且具有複雜的歷史和法理背景。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迄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外溢效應在兩岸南海維權合作問題上並不顯著,目前也很難看到兩岸在馬英九剩餘任內推動海洋事務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清晰前景。面對美國的強勢介入和南海爭議擴大化,海峽兩岸都面臨著複雜嚴峻的維權挑戰,從長遠計實有必要加強政策溝通、協調合作,共同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鑒於實際情勢,未來兩年兩岸除繼續在敏感問題上保持默契式的非正式合作,可視情在一些非敏感事項上深化既有合作,並設法開拓新的互利合作。

  上海台灣研究所、上海市台灣研究會、《台海研究》雜誌、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及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8月15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聯合舉辦“甲午戰爭反思暨兩岸海洋合作”學術研討會。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對外關係室副主任、副研究員汪曙申在會上作出上述表示。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