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學運延續台灣朝野政治惡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13 00:13:02


 
  而學運由開始的“反服貿”到後來“反馬英九”,除了大部分不明服貿協議真相的學生被慫恿跟風外,最為關鍵的是發起學運的領袖人物全都是民進黨黨員,這就無不讓人聯想到民進黨縱容和操縱學生領袖之嫌疑,而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與各學生團體間的關係十分微妙,這些大家都很清楚,讓人不得不懷疑學運幕後的操盤手。

  縱觀這場變了味的學運,從學運所為及造成的後果看,正如李顯龍所言,在民主國家都是不正常的行為。由此,從本質上看學運,其實是被政治集團操縱的運動,它只是台灣政治惡鬥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它更容易撕裂台灣社會,製造新的對立,造成台灣的動蕩,對台灣經濟社會發展毫無益處。服貿協議的爭議已顯得不那麼重要了,而重要的TPP及RCEP將無法作為討論的議題,將是台灣更大的損失。

  學運謝幕,給兩岸帶來的反思。學運謝幕了,其對台灣的影響遠未有結束。學運的發起及產生的影響是多方因素造成的。其一,有台灣政治幕後操弄因素;其二,有馬英九當局提振經濟不力,民眾無感,民調低迷的因素;其三,有馬當局對兩岸簽署協議宣導不力的因素。這些因素交集到一起,服貿協議只是個導火索,在政治操弄下,發生學運變得自然而然了。前面講到,學運到後來,演變成反中反馬,走向民進黨所倡導的“台獨”訴求。這也充分表明,學運的政治操弄性。

  學運是結束了,帶給台灣當局的反思應該說是深刻的。馬當局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關係發生了良性互動,走上了和平發展之路,符合民心所向。但馬當局奉行的“不統、不獨、不武”兩岸路線,已難以適應當前兩岸關係發展新的形勢要求,特別兩岸關係處在深水區如何破解政治難題上,顯然被其所束縛。而這種兩岸路線對台灣青少年一代的思想影響深遠,不能不察。台灣經歷了李登輝、陳水扁去中國化謬誤教育的長期毒害,在今天的青年學生中已經顯現出這種謬誤教育的毒害。馬當局在處理去中國化教科書問題上,雖然有動作,但動作太慢,作為不力,這是要值得深刻反思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