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9日電(評論員 郭至君)APEC領導人峰會時間進入倒數,中日關係在7日下午有了新的變化機遇,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同來訪的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舉行會談,雙方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係達成了四點原則共識。國際社會普遍為這四點原則共識所吸引。有輿論認為,四點原則共識是中日間意外突破。這樣的形容是非常貼切的。
到底這樣的突如其來的四點共識原則能否成為中日關係改善的轉折點呢?
據報道,在中日兩國共同發佈的四點原則共識中,中日雙方首次就釣魚島問題達成見諸文字的明確共識,承認圍繞釣魚島等東海海域近年來出現的緊張局勢存在不同主張,同意通過對話磋商防止局勢惡化,建立危機管控機制,避免發生不測事態。雙方也本著“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就克服影響兩國關係的政治障礙達成一些共識。
至此,在2011年底日本“國有化”釣魚島之後,為時3年之久,中日兩國似乎終於邁出了改善關係的第一步。我們要高度肯定,中方為中日關係恢復正常化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不過,與中國著重闡述四點原則共識內容不同,日本政客和媒體多把焦點放在雙方領導人能否在APEC峰會上實現會談。日本NHK電視台甚至稱,中日四點原則共識的達成“基本確定安倍首相與習近平主席將在北京APEC峰會期間舉行首次會談”。
我們需知,這四點原則共識是中方為兩國關係能夠真正改善提出的一個規劃,日方應該明白,只有遵循這種規劃處理兩國關係,中日之間的寒冰才能一點一點地融化。其實,中日之間不乏共識,其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具指導意義的共識均可以在中日四個政治文件中找到。但是,四點原則共識能否落到實處,關鍵還是在於安倍的態度和其所展現的誠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