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外交上不那麼硬其實也挺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15 11:46:03


  王華源 (河南永城 公務員)

  1987年,菲律賓前總統訪華,談到南沙主權問題時說:“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島嶼離菲律賓更近。”鄧小平抽了口煙,說:“在地理上,菲律賓離中國也很近。 ”
 
  這個段子也被廣為流傳,每當中國在國際上受氣的時候,人們就會翻騰出來這些段子,懷念之餘憤憤不平。但是大家應該知道的是,就是鄧小平他老人家才使得中國這麼多年硬不起來!
   
  毛澤東時代和鄧小平時代,中國是很硬,這裡面有三個原因。

  第一:毛澤東和鄧小平在黨內和全國人民心中擁有絕對的權威,他們治理國家舉重若輕幾乎可以隨意揮灑,所以可以軟硬兼施,軟足够軟硬也足够硬。鄧之後,中國再無絕對權威的領袖,最高權力分散了,這些領袖沒有經過戰爭的洗禮,沒有對新中國的定鼎之功,話語權自然就少很多,說話的底氣自然也就相對不足,所以就顯得不是那麼硬氣。

  第二:毛澤東鄧小平的硬大多表現在嘴硬,這也和冷戰時期當時社會主義陣營的共同話語氛圍有關,大家都那麼說話,就像今天的朝鮮一樣,大家可能覺得很可笑,可是那時社會主義陣營的領袖都像今天的朝鮮一樣說話。

  第三:那個時候窮的只有理想和激情,光腳的不怕穿鞋,你說打咱就打!拼一個够本拼倆賺一個!窮和硬是有關系的,這個無可否認,後來中國逐漸富了,富人嘛,尤其是賺錢沒够的富人,總是謹小慎微膽小如鼠,呵呵。
 
  事實上,在當時,我們也沒有少為自己的嘴硬和拼命三郎的作風付出代價,我們的硬究竟給我們帶來多少好處?又帶來多少副作用?這個還有待於史學家來研究。
   
  為什麼說中國這麼多年硬不起來鄧小平他老人家是始作俑者呢?因為他發現中國不能像以前那樣硬了,要改弦易轍,為了中國崛起集中力量發展經濟,他老人家提出“韜光養晦”的外交總路綫。

  “韜光養晦”,中國堅持三十多年了,而且目前雖然有點向“有所作為”轉變,不過基本上還是“韜光養晦”,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都不會放棄“韜光養晦”的總體思路根本做派。

  我們必須承認“韜光養晦”戰略的巨大成功,中國有今天舉世公認的成功就是因為“韜光養晦”的保障,只要有一點歷史常識和現實常識,只要有一點點的客觀公正,誰會否
認這一點?

  而“韜光養晦”就要求中國裝聾作啞百忍成金,不能吃虧一摸就跳一觸就叫嗚嗚喳喳四處出擊怎麼是“韜光養晦”呢?“韜光養晦”就要吃虧,不停的吃虧,吃無數的虧,不是硬不起來,而是壓根就不能有硬的想法。

  中國為什麼總是硬不起來?就是完全徹底的貫徹了鄧小平他老人家“韜光養晦”的戰略戰術,“蕭規曹隨”乃至於今。
   
  為了貫徹“韜光養晦”,中國要吃虧,有時候明明中國有理,卻還要三思而後行一忍再忍。比如,中國和誰幹起來了,中國有理有利有節,在我們自己看來完美到無可挑剔。可是這個世界是不論理的,也沒有什麼人有興趣有耐心去了解其中的是非曲直,他們只看結果只認結果:中國和誰誰誰打起來了!然後得出一個結論:中國是個強而必霸的國家,中國熱衷武力不愛和平,甚至中國是個富有侵略性的國家。

  然後呢?“韜光養晦”廢於一旦,經濟建設鏡花水月,中國崛起南轅北轍。
   
  隨著中國國力不斷上升,其實中國也不是大家想象的軟,有時候甚至很強硬,只是這麼多年和國際接軌的結果,和文明世界相融的結果,中國的硬不再表現在臉上和嘴上,不再總是擺弄自己凶惡的嘴臉。

  有些事情可以做但是不能說,有些事情一定要溫柔的說,有些事情一定要委婉含蓄的說,中國不是不硬,而是看起來不硬。朝鮮是够硬,強硬的嘴臉活靈活現,可是它占到了什麼便宜?整個國家民族都岌岌可危、危如累卵、朝不保夕、沒有明天,這樣的硬不要也罷!
   
  現在看來,習總會逐漸確立在黨內和全國人民心中的巨大權威,雖然無法追逼毛澤東鄧小平,但也一定足够“強硬”之用了。還有中國也將在習總任內基本實現崛起的目標,所以中國從“韜光養晦”過渡到“有所作為”是可以期待的,不過我們還是要忍一忍,習總說“中國還處在戰略機遇期”,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為了抓住這個“機遇期”,會繼續貫徹“韜光養晦”,會繼續忍。“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小不忍則亂大謀”。“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相信中國會有揚眉吐氣的一天,而且就在不遠的將來,即使到那一天,中國也要用文明的法治的態度來處理國際問題,也要時時提醒自己“大國者下流”,而不能隨心所欲的欺淩弱小予取予奪。所以就是到了那個時候,也會有很多人說中國不够硬。

  不硬其實也挺好的,不是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