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默克爾 非典型的取勝之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6 00:17:41  


 

  批評默克爾的人們認為,危機導致的失業問題已超越了國家這一橫向的範圍,因為從縱向上觀察,如此多的年輕人失業,足已構成歐洲“失落的一代。但是無論希臘退出或留在歐元區,默克爾都不在乎,她根本就沒打算將民族主義的情緒摻雜在與希臘人的交道中。

  看到德國人見死不救,希臘的副總理潘加洛斯甚至將債務歸咎於納粹在二戰期間對希臘的掠奪,希臘民間也出現反擊德國人,拒用德國貨的憤怒情緒與遊行,但默克爾仍然無動於衷。隨之,希臘選出了主張經濟改革的聯合政府,而德國,依然是默克爾連任。

  早前評論認為默克爾能成為總理是出於機緣和僥倖,然而她現在已坐穩了第八年,並再次連任,那些懷疑因而銷聲匿跡。默克爾的“無趣”、“無神的表情”,還有她缺乏個人情緒的執政風格,我認為,必定與當下德國選民的需求有某種契合點——他們不再需要“超凡領袖式”的執政者,默克爾是一個“保險、信得過”的服務型執政者,同時,她在與鄰國處理關係時的不溫不火,四平八穩,正滿足了當下德國民眾的心理預期。

  沒有人會把默克爾時期繁榮的德國稱作“德意志第四帝國”,更不會有人拿她與卑斯麥比較。如今,東歐的國家將德國視作“良善”的夥伴領邦;南歐的國家雖然心懷不滿,但又實在找不到合適藉口進行洩憤。另一方面,全歐洲都在進口德國的產品,並且,德國是歐洲唯一保持良好經濟增長,並前途樂觀的大型經濟體,這對於其他陷入經濟困頓的歐洲國家來說,無疑也是一顆定心丸。

  德國曾經統領歐洲,但卻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在悄無聲息中爬上了歐洲之巔。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