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短期具體的訴求也應適當兼顧
陳倩羚表示,得益於愛國者治港原則的全面確立,在此背景下組建的李家超班子能更加堅決果敢、大刀闊斧地推動施政與改革,充分彰顯了立足整體、著眼長期發展的大局觀,這個在施政大方向層面上的進步固然值得高度肯定。不過,政府在進行宏大長遠佈局的同時,也應適當關注基層市民的當下需求。
陳倩羚指出,最近幾年,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香港的對內對外正常往來長時間停擺,其作為國際城市的樞紐地位被不斷削弱,近來企業、資金、人才等流失現象更持續加劇,令不少港人對本地經濟的發展前景十分堪憂。雖然現屆政府針對上述問題已有所回應,提出了一系列“搶人才、搶企業”的計劃措施;但由於香港目前仍未全面復常,因此其所能發揮的作用實則有限。政府在產業、人才方面的長期策略無疑方向正確,但短期內卻未能有效化解港人的焦慮。如何因應眼下所處的現實環境,將長遠的綱領方針細化為可以具體落實的短期措施,以及時、高效地回應市民最急切的關注點,是本屆政府接下來值得認真思考的課題。
陳倩羚表示,除了人才、企業的不斷外流外,新冠疫情也沉重挫傷了香港的本地經濟,各行各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首當其衝要數旅遊業、餐飲業、零售業等。這些容納大量中小企與就業人口的行業,近幾年來在疫情的反覆折騰下,拿著聊勝於無的政府補助苦苦支撐,不少企業更因熬不過寒冬而被迫結業,基層勞工是在此過程中處境最糟糕的群體。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全球供應鏈混亂及俄烏戰爭等因素疊加影響下,香港近期的通脹水平更是明顯加劇,電力、煤氣、巴士、的士等紛紛預告加價,這對於手頭拮據的基層市民而言更是百上加斤。對於這些切膚之痛的民生問題,本屆政府雖然也有提出一些零散的紓困措施,但顯然未能符合市民希望能馬上改善生活的期待。這部分心理落差若處理不好,有可能持續積壓並轉變為民怨,顯然不利於政府施政的順暢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