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韓大元(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
吳曉剛指出,25年來,港人似乎沒有認真思考過香港的管制和資本主義的結構性問題,更忽略了地緣政治變化的大局,往往把香港面臨的困局簡單粗淺地諉過於內地與香港關係以及民主化和普選問題。目前,港區國安法通過和實施,對恢復社會秩序,促進香港由亂及治,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於未來,他建議不但要重視短期的經濟復甦和紓困措施,更需要為未來做出長遠的政策規劃,積極有效地推進改革,妥善處理以上幾對矛盾,解決香港社會頑疾。疏解民怨,贏回民心,香港“一國兩制”才能行穩致遠。
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中山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研究中心聯席主席張志安圍繞“一國兩制”話語發表主題報告表示,“一國兩制”作為一種政治制度的話語,除了在國家結構理論上的創新,也同時建構了香港的社會實踐。他認為主流央媒關於“一國兩制”的話語構建,大致經歷了從強調政治制度安排,到經濟發展與制度建設主題並重,再到強調中央政府的全面管治權的政治性話語的三個階段變化。他指出,主權回歸不等於人心回歸:身分認同危機、香港社會經濟矛盾激化、兩地溝通不暢、互相不足、香港輿論中無中央聲音。目前,關於“一國兩制”話語口徑單一,議題設置的相對滯後,造成被動應對的結果。
張志安認為,“一國兩制”理論與社會實踐呈現了明顯的雙向反饋互動模式、香港的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活在“一國兩制”理論框架下進行,受到理論和制度的指導和制約,現實的社會實踐很難與既有的理論保持完全一致,社會實踐中出現了超前於理論的事件,反饋給理論體系,使得理論體系不斷補充和完善。因此,他認為,“一國兩制”的話語建構過程,必須因應這些社會實踐的反饋,不斷作出補充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