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兩岸雙向交流三十年 李風談堅守
http://www.CRNTT.com   2021-10-19 00:13:55


1995年,李風拜訪蔣緯國並與之合影。(來源:受訪者提供)
 
  中評社記者:說起閩台骨肉情,讓我們想到在福建其實有很多家庭都有台灣的親人。我們知道,您外公的叔父劉春海還是一位辛亥革命老人,能否談談您的家族與台灣的淵源?這對您從事對台交流工作是否有什麼樣的影響?

  李風:兩岸之間特別是福建地區有好多家庭與台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很多人在台灣都有親戚,不少是幾百年前閩南地區一代到台灣去拓荒的,也有鄭成功帶去收復台灣的大軍後裔,還有國共內戰時期過去的那批人。

  我是福建人,是客家人。我的家族和台灣也有淵源。我外公的叔父劉春海是一位辛亥革命老人,日本中央大學經濟系畢業,留學期間認識了孫中山,隨後在1905年加入同盟會,是東京同盟會14支部成員,他一輩子追隨孫中山。孫中山在南京下葬的時候,他在交通部工作,是津浦鐵路奉安委員會成員,總管護送靈柩從北京到南京中山陵安葬這一要務。解放後,他由北京市長彭真親自邀請,擔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外公家族在台灣有很多的家人和故舊,在台灣也有很多親戚,有的還是上市公司主席。記得有一年去台灣,台北的事辦完後,去台中探親戚,我的一位表姨夫熱情招待。他是福建長泰人,軍校畢業,1947年,國民政府派一批懂閩南話官員去接收台灣,那時他被派到台中,一直在警界任要職,退休前為台中警察局負責人,我去台中住他家,為了我休息好,三層樓自建房子讓我一個人住,他們二老住警局老房子。一天我晚上應酬太遲,第二天起床晚了,他老人家早早買了各種台中小吃早點,坐在一樓客廳在那等,搞得我實在不好意思。因為我們是一家人,他說大陸來的親人一定要照顧好。對台灣我也始終有著很深的感情,對台灣的城鄉、土地也有一種很深的親切感。

  我在中央社工作的經歷蠻珍貴的
  
  中評社記者:您曾在中央社擔任過駐香港的資深記者,對於一個有著大陸背景的新聞工作者能夠進入到台灣媒體工作,這是一段非常傳奇的經歷。能否和我們談談這背後的故事?是什麼樣的因緣際會進入到中央社工作?

  李風:1990年,我來香港定居。雖然換了一個新的地方,但仍然離不開新聞圈子和涉足台灣問題。到香港後,到了好幾家香港媒體工作,都聘我做中國部主任。1992年,我在《香港經濟日報》做中國部主任,每天寫中國觀察的專欄,並且負責中國版的新聞。那時候,兩岸互動和往來已經很熱絡,兩岸政治人物的互動也更多了,尤其是鄧小平南巡之後,整個國家有了新的面貌,我寫了很多的新聞報道,台灣的《中國時報》、《聯合報》等大小報紙也都常轉載我的文章。中央社看到後就想挖角我,特別是當時中央社香港分社社長呂康玉,他原本是中央社的總編輯,是一位抗日將領遺孤,小時候的身份證母親那一欄寫著宋美齡。他有著強烈中華民族情懷,並且堅決反對“台獨”,他比較早就看出台灣可能走“台獨”之路,所以來到香港做分社社長。由於兩岸事務越來越多,中央社也需要在香港有一個專家型記者來寫特稿。他力主把我挖過去,聘我任駐香港的資深特派記者。當時的中央社社長唐盼盼以及副總編兼大陸部主任、國統會研究委員張榮恭都同意,覺得我很適合。

  說實在,剛開始我有點顧慮,因為中央社畢竟是台灣的新聞機構。一方面,我總覺得,我的大陸教育背景在台灣機構好像有點格格不入。而且,對台灣來講,中央社在當時也是國民黨黨營通訊社。不過,好在他們很包容我、接納我,而且也信任我。尤其是張榮恭對我非常關心,至今我還很感謝他。可見,當時的國民黨包括政府還是很重視新聞人才,這主要是因為他們重視兩岸關係,不僅是高層互動,他們也想打破和拓寬新聞交流互動,從而能夠更準確掌握大陸信息,推動兩岸交流交往,並準確研判香港在97年前面臨回歸的社會變動。

  而我進中央社任記者的政治立足點有兩點,一是維護中華民族整體根本利益,有利中華民族利益的就寫就說,不利的就不寫不說;二是促進國家統一,促進兩岸人民的了解和互信。以做好新聞專業角度來看這份工作,真實報道大陸,真實報道香港,客觀分析兩岸關係,用自己的專業為台灣民眾服務,讓他們更了解大陸。當年我常在大陸訪問到的很多獨家消息和重要消息都獲台北總社重視,並且受到很多媒體的轉載。作為一名記者,能夠寫一些兩岸關係新聞,記錄兩岸關係演變進程的消息,我也覺得很有意義。事實上,1994年前後那段時間,台灣對大陸的一些政策還是比較正面的,而且台當局當時還是有共同遏制“台獨”的中華民族立場。後來,1996年看到李登輝“台獨”面目越來越明顯,而且分社社長呂康玉也準備離開了,我說“你離開,我就辭職”。97年香港回歸前,呂社長果真離開香港赴美與家人團聚,我也二話不說辭職了,台北總社還想挽留我,覺得我離開有點可惜。

  對我個人而言,這段經歷也蠻珍貴的。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認識了好多台灣黨政軍各方面的人士,也為幫助台灣客觀了解大陸情況、研判香港局勢作了一點努力,這也是一個新聞工作者做好新聞工作的特質和良心。雖然,我到台灣媒體工作算比較早,之後其實陸續也有人到台灣媒體服務,台灣媒體人士也有到香港媒體謀職,比如鳳凰電視台就有不少台灣出來的媒體工作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