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中評大咖講壇:汪毅夫暢談涉台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17-11-28 00:15:32


活動正式開始前,汪毅夫與現場來賓一起觀看《汪毅夫與中評之緣》短片(中評社 徐夢溪攝)
 
  汪毅夫多次提到要用台灣人民可以接受的語言和方式來追求對台工作的實效。為什麼要用台灣人民可以接受的語言和方式?汪毅夫說,這好比基督教徒在禱告的時候想抽煙,他就問神父,我禱告的時候可不可以抽煙?答案肯定是絕對不可以。但是如果換一種說法:我抽煙的時候很想禱告。這當然是可以接受的語言和方式。為了讓現場的同學們更好理解,汪毅夫還舉了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這好比年輕朋友談戀愛,小夥子說,“走,今天到上島咖啡。”這種表達沒有商量餘地,女孩一定不高興。如果換一種說法,“今天到上島咖啡好不好?”效果肯定好。當然,如果說今天去哪裡,那就更好了。這就是可以接受的語言和方式。

  汪毅夫回憶1987年之前的兩岸處於隔空喊話狀態,大陸主要是透過空飄(氣球)以及海漂(海上漂流物)、大功率對台廣播來做對台工作。現在有很多機會接觸台灣同胞,也有很多條件做好台灣人民的工作,所以更要注意如何取得實效,用群眾能夠接受的方式來談你的觀點,使得受眾能夠接受,從而在對台工作中發生實效。汪毅夫從事對台工作幾十年,至今依然有很多台灣的朋友因為他曾經的一句話還記得他。

  汪毅夫說,“對台工作一定要有兩岸一家親的理念”。1998年前後,汪毅夫在福建接待了幾位來自台灣的校長和教授來,席間有位教授問他,“有人說台灣的今天比明天好,大陸的明天比今天好,請問你對此有何看法?”汪毅夫聽到這個問題後,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我們也誠心誠意地希望台灣的明天比今天好。”當時所有的教授都起立向汪毅夫敬酒。汪毅夫對現場的同學們說,台灣的畢業生起薪是22K,但他們也有對美好生活的希望。我們也很希望台灣經濟可以再一次起飛,這也是我們誠心誠意的希望。他說,一句話就可以得到更多人的認可,我們應該多一些這樣的思路,因為兩岸一家,我們要考慮兩岸同胞共同的部分。

  汪毅夫與青年的現場互動問答將當天的大咖講壇推向了高潮,同學們提問非常積極踴躍,從流行文化在兩岸融合中的作用、兩岸共寫抗戰史如何找到突破口到回憶知青歲月失學的痛苦、分享保持年輕心態的秘訣,汪毅夫將數十年對台工作的親身經歷、扎實的史料研究、個人人生經驗傾囊相授,動人的故事與妙答不時贏得台下陣陣熱烈的掌聲。在汪毅夫回答了十餘個問題之後,台下觀眾仍然意猶未盡,主持人宣布“最後一個提問機會”時,仍然有四五只手舉起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