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與智者對話:紀欣以生命書寫統一運動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21 00:11:28


統盟大樓外的招牌(中評社圖片)
 
  發行台灣首本主張統一的月刊 

  2013年5月3日,紀欣卸任統盟主席,但她沒有停下腳步,在4個月後出版了台灣統派第一本公開上市發行的月刊《觀察》。

  談到創辦雜誌的原因,紀欣表示,"創辦《觀察》確實是一個自討苦吃的決定。其實,我原本想休息一陣子,四處走走,多花些時間幫忙事務所處理案件,也希望能繼續研究“一國兩制”在台灣實踐的可行性。但我一想到即使馬英九執政多年,台灣的政治氛圍並未改變,“綠化”和民粹化的趨勢也未見好轉,我就覺得自己還應該為爭取統一話語權、改變民眾認同做些事情。"就這樣,她抱著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信念,開始籌辦雜誌。僅經過四個月的籌備期,《觀察》在沒有財團及報業集團的支持奧援下,於2013年9月創刊了,紀欣也寫下以“敢為天下先”為名的發刊詞。

  雜誌社初創時只租了一個小辦公室,雇用兩名編輯,紀欣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總算讓這本88頁全彩的刊物每月如期出版。兩年半後,雜誌社遷至目前較為寬敞的辦公室,也多用了幾位工作人員。除透過發行通路在各大書局販售,雜誌還設有網站、臉書、微信帳號、App.,便於海內外讀者閱讀。

  紀欣從一開始就知道,在新傳媒的衝擊下,閱讀紙本雜誌的人愈來愈少,何況《觀察》堅持不爆料,不炒作新聞。但她自小受到書本的影響,堅信好的雜誌不會沒有人看。至於要如何把雜誌辦得好看,紀欣說“雜誌要有可讀性,除必須對台灣時局、兩岸發展及世界形勢有深入的分析外,還要有自己的特色。我規劃了人物專訪、人文思想、青年論壇、名人的往事回憶、知性之旅等多元欄目,希望讀者可從不同的視角解讀中國近現代史、了解兩岸及國際現狀,從而願意認真思考台灣的前途。”

  建立和平統一理論,也是紀欣創辦雜誌的宗旨之一。經她與多位專研兩岸關係的學者討論後,雜誌社成立了“兩岸和平統一理論研究小組”,定期開會,小組成員去年底也應上海台研所、復旦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之邀,前往上海,與上海的專家學者,共同召開了“和平與統一學術研討會”。

  《觀察》出刊即將滿四年,投稿愈來愈多,也愈加受到重視,但紀欣絲毫不敢放鬆,仍堅持自己邀稿改稿校對。她告訴記者,長期存在於台灣社會的“統一是政治不正確”,如因《觀察》的存活被打破,她就心滿意足了。但記者知道凡事追求完美的她,每天都在思考怎麼樣能讓雜誌更有社會能見度及影響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