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LG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李澈榮。(中評社 張翼鵬攝) |
中評社香港7月3日電(記者 楊犇堯)韓國LG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李澈容(Cheolyong Lee)日前在由中評智庫基金會與韓國外國語大學全球安全中心合辦的“一帶一路與東亞安全趨勢”研討會上表示,隨著韓國向中國提供的市場更大,中國的後發優勢明顯,今後,中韓經濟關係的競爭關係將強過互補關係。如何處理好二者的關係是兩國需要面對和亟待解決的重要議題。
他認為,國家經濟之間相互給予影響的途徑有三種:貿易、投資和與第三國進行貿易。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貿易、其次是投資,一個國家通過激勵海外工廠、買賣他國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在投資層面,大部分的經濟效益都屬於投資對象國。
過往以來,韓國與中國的經濟交流有競爭和互補的兩個方面,過去互補關係比較明顯、而最近競爭關係逐漸突出。在中韓經濟交流初期,因地理相近、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等原因、在國際分工上互補關係更強,當中國以加工貿易推進出口導向型增長並成為“世界工廠”時,韓國能大幅增加原材料、資本貨物等中間產品出口。在這一鏈條上,日本向韓國、中國提供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韓國向中國提供中間產品,中國再進行組裝、加工後向發達國家出口成品,如上所述的“東亞國際分工體系”形成後、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一直運行的十分順暢。
他認為,由互補關係轉變為競爭關係、是在不發達國家追趕發達國家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的自然現象,過去美日、日韓也經歷過類似的過程,而今,中韓之間的競爭關係如何展開不僅影響兩國的命運、還將對東亞乃至全球經濟產生有意義的影響。
他表示,未來中韓兩國的經濟交流中,中國將會獲得更多的主導權,其原因在於,與韓國向中國提供的市場規模相比,中國向韓國提供的市場更大;其次,從經濟發展階段來講,中國處於相對低的階段,在快速追趕韓國的過程中,能享受所謂的後發優勢;第三,中國是一個大國,政治和經濟影響力十分強大。今後在由中國主導的兩國經濟交流上,將如何處理好競爭與互補關係是韓國要解決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