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稻葵:打掉融資難、融資貴這個攔路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10 00:07:01


 
  中國經濟的融資結構是以銀行貸款及信托等短期融資為主。商業模式導致它們的融資只能是中短期的。反觀我們的投資結構,卻不斷長期化。具體說來,投資已經從房地產及生產能力建設這些相對比較短期的投資項目轉向高鐵、城市基礎設施等周期非常長的投資項目。毫無疑問,許多基礎設施投資是有巨大的社會效益甚至是商業回報的,但是它們的回款周期往往長達20甚至30年。

  當前,這些基礎設施的主要投資者是各級地方政府以及相關的投資平台,擁有政府擔保,比較容易獲得銀行貸款。對於銀行而言,這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利潤來源。但是這些項目會長期占有銀行信貸資源。銀行不斷地“貸新還舊”,滾動式地為這些項目融資,這就造成了一個直接後果,那就是銀行剩下來可以給企業的貸款量非常有限,從而導致企業貸款,尤其是中小企業貸款嚴重不足,引發了上述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打一個通俗的比方,我們的金融體系就好比一個副食品店,應該是既賣醬油又賣鹽。鹵茶葉蛋的打醬油,腌鹹菜的買鹽。而現在,這個副食品店只賣醬油不賣鹽。搞得腌鹹菜的必須打醬油替代鹽,因此,副食品店裡鹵茶葉蛋的和腌鹹菜的都排著長隊打醬油,醬油的價格隨之節節高升。

  說到此,答案呼之欲出。要從根子上解決中國經濟融資難、融資貴這一難題,必須從金融體制改革上下狠功夫。

  第一,必須把長期基礎建設的融資從商業銀行和信托中剔除出去。必須建立專門的針對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的長期建設基金,學習世界銀行等國際開發機構的融資辦法,由政府出種子資金,再提供擔保,然後面向資本市場發行可流轉的長期債券。如此,不僅能減少基礎設施項目對銀行系統信貸資源的占用,解決“打醬油排長隊”的問題,而且能夠使長期基礎建設的融資獨立於各級政府,由第三方客觀評估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提高投資效率。

  第二,適當擴大地方債規模,讓有條件的地方政府直接面向債券市場募集長期建設資金,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資成本,倒逼地方財政對資本市場公開透明,提高地方財政以及長期建設項目的投資效率。

  加快金融改革,打掉融資難、融資貴這個攔路虎,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必將隨之加快。

  (後方支援記者:孫儀威 廖梓達)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