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曾鈺成語中評:應警惕激化社會矛盾
http://www.CRNTT.com   2014-01-03 00:12:38


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中評社 王平攝)
 
                     低稅收是無選舉時代的產物 普選實施後的香港還能維持嗎?

  曾鈺成提出:“在過去,香港人之所以能夠理直氣壯地說我們是小政府、低稅收,那是因為沒有選舉。當普選來臨,還能夠維持這種狀況嗎?”

  他說,“在西方國家,右派強調小政府、大市場,要減稅。左派,強調公平、扶持弱勢,但是要加稅。過去幾十年來,右派上台,稅收雖然減了,但福利卻不敢減。而左派政府上台後,既承諾增加福利,又不能加稅。所以長期以來,福利和稅收就越來越不平衡,政府就靠債務度日。”

  不可否認,香港的經濟繁榮與香港以往良好的營商環境有很大關聯,而長期實行的低稅制是構成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元素,也是吸引世界各地投資者包括眾多跨國公司來港的重要原因。臨近回歸時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方代表陳佐洱就曾批評港英政府突然大幅提高福利包藏禍心,福利過高將導致香港經濟社會“車毀人亡”。雖然他的言論當時震驚全城,但是歷史正在證明他的預言,福利開支對香港特區政府的壓力越來越大。多年來不斷有拓寬稅基的呼聲,目標就是增加稅收。在各種各樣的參選者不斷慷政府之慨開出越來越大的“競選支票”的情況下,主要依靠政府稅收兌現。不增加稅收,參選者的“競選支票”難以充分兌現;增加稅收,就可能影響香港的營商環境。如何選擇?

  曾鈺成認為,“以選舉政治為基礎的民主制度發展到今天,選舉本身就會為管治帶來負面影響”。前個月,美國連政府部門都要關閉了,這就是黨爭所致。奧巴馬對這個問題看得很清楚,他在競選的時候就說,不要讓政黨之爭妨礙美國的政府為人民工作,但上台之後他也沒能逃脫這種命運,連他的醫療改革也一波三折。

  他說:“香港在走向普選時,政治氛圍也在變化,舉例來說,我們一直以來所提的香港‘核心價值’是有點牽強的,例如‘民主’的核心價值。回歸之前,英國人統治了香港那麼長的時間,哪裡有民主可言?在我成長的年代,‘改善自己的生活不靠政府’可以說得上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之一,我們不靠政府,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自己的命運。香港人對於慈善事業是非常支持的。但是,很多人都不希望政府提高稅收,也不希望政府來救助。生活不好,就自己努力。”

  曾鈺成說,“在我大學時,很多同學家庭比較貧困,但那段時間大家都有一個信念,即只要我願意努力,一定能改善自己的生活。但長期以來,香港的公共開支占GDP的比重很低,按照曾蔭權的說法,公共支出要限制在GDP20%以下,去年突破到了21%,財政司的司長就認為是不得了。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資料顯示,公共開支比例最高的國家里,比重超過GDP的50%,北歐的國家都這樣,最低的也一般在35%以上,沒有像香港這麼低的。雖然我們沒有國防的開支,但即便是扣除了國防開支的部份,香港的公共支出所占的比重還是很低。為什麼我們要限制這麼低?因為我們的稅收低。當然,你可以說,我們的社會,除了政府的教育經費外,還有民間、社會的經費,總的開支很高。但這也是香港的特點,的確是小政府。”他強調,“現在問題就是,在普選時代,香港還能不能維持這種‘小政府’的格局?”

  曾鈺成說,前兩次行政長官選舉還不是普選。2007年,曾蔭權對梁家傑時,曾蔭權非常清楚,他要爭取廣大民意的支持。如果他在選舉委員會中贏了梁家傑,但是民調卻比梁低很多的話,他會非常的尷尬,威信也很難建立起來。所以,在他的競選過程中,他也沒有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在選舉委員會上,除了在電視上同梁家傑辯論之外,他也走到街上派傳單、拉選票。即便市民沒有投票,他也要獲得市民的支持。他在電視上首次承諾要推行小班教學。其實長期以來,特區政府都不支持小班教學,認為這是浪費資源,而且在外國的經驗看來,小班教學的優勢也不是特別明顯。另外,曾蔭權又承諾增加1%的醫療開支。最後,他承諾要減稅。減稅他沒有實現,在退任時他也表示了遺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