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義虎:坦桑+北元模式破解兩岸定位難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09 00:20:04


 
  對此,李義虎提出四點建議: 

  第一,實行區間定位論。就是說,大陸給台灣的定位是“特別行政區”,台灣自身的定位是“中華民國”。雙方都不接受對方的定位,就以“特別行政區”為下限,“獨立國家”為上限,在沒有解決前雙方都不要故意突破這個範圍。

  就大陸方面來講,“大陸與台灣都是中國的一部分”的論述已經提供了相當大的彈性空間,也符合劃定相應的區間定位的做法。而在台灣方面,“一國兩區”、“一國兩府”、“一國兩治”、“一國兩憲”及“一國兩體”等,在談判的意義上都可被認為是屬於區間定位的做法,它們都留下了進行政治協商談判的空間,也留下了尋找區間定位的餘地。從某種意義上講,通過兩岸良性互動尋找到區間內的那個合適位置,將有助於兩岸整合成功並最終走向和平統一。

  第二,按照存量不動、增量改革的原則,適當成為“一國兩憲”。李義虎指出,兩岸的憲制性文件都表明了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這是兩岸關係現狀、即存量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島內複雜的政治生態中,“憲法一中”的“中華民國憲法”不僅是抵擋“台獨”的現成利器,而且是兩岸複歸統一時可用的“法理性文件”。

  李義虎表示,應該適當解放思想,認識到“憲法”未必是國家層面的東西,從其他國家看國家內還可以存在邦憲、州憲和加盟共和國憲法。

  第三,務實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李義虎認為,大陸的“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為解決定位問題騰挪出很大處理空間。如果兩岸雙方能夠務實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就可以為找到台灣合理定位,順利解決“台灣是中國什麼樣的一部分”的問題找到實際路徑和有效方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