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中日陷入死循環全因中方糾結歷史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9 00:08:39


 
  首先,中日之間的歷史問題仍然對中國解讀日本舉動產生作用。任何增加軍費或言解除軍隊自衛限制的言論對中國來說,都不止是今時今日的日本為擺脫防衛限制製造的威脅,而是二次大戰日本所作所為的迴響。《環球時報》表示,日本右翼軍國主義行為以及安倍經濟學讓人想到二戰以前日本危險的政治立場。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表示,“聯繫到日本國內在歷史問題上不斷出現的各種消極動向,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不能不對日本的有關動向予以高度重視和警惕。”

  類似的言論認為,日本已經到了重蹈歷史覆轍的邊緣。《環球時報》社論指出,如今的國際環境讓日本很難重走軍國主義老路,儘管安倍還想帶領日本重現法西斯日本的榮耀。在20世紀早期,中國在政治軍事上都在經歷史上的不正常時期。有種說法認為,既然中國現在已經重新成為區域強國,即使日本重複其侵略策略,中國也已經準備好了。這是一種警示,也令人不安:中國國內也有人希望能報當年日本侵華的一箭之仇,這些人幾乎對中日爆發衝突持歡迎態度,因為這樣可以證明中國現在的實力。

  第二,由於有之前的戰爭陰影,中國完全不相信日本有和平的誠意。新華社在社論中寫道,“為掩飾想要成為軍事大國的瘋狂野心,安倍將其披上虛偽外衣並包裝成‘和平的積極貢獻者’”。社論認為,安倍將藉助虛假的前提,使日本的軍事發展突破憲法的限制,在集體自衛權下以“協助美軍”為藉口突破行為限制。就如華春瑩所說,“我們也希望日本不要把和平僅僅掛在口頭上,而是要落實到具體的實實在在的行動中,為維護本地區的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文章稱,前兩點引出了最後的問題,儘管中國表示日本需言行一致,可中國似乎堅定的認為其他國家會只根據言語來判斷自己。中國從來不願承認,其本身的行為也加劇了地區緊張,在爭議地區的任何舉動都會對“和平崛起”產生副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