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中美實力此消彼長 東南亞國家不情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5 01:20:45  


  
  這可以掃除中國在2010年不愉快的記憶。當時,美國時任國務卿希拉里涉入南中國海爭端,宣稱這裡涉及美國的“國家利益”。中國指責美國為越南和菲律賓在南海要價壯膽。中國英文媒體《中國日報(China Daily)》引用中國分析人士的話認為,“河內已經意識到指望華盛頓公開支持其對一些島嶼宣稱主權不現實。”

  李克強和習近平的兩次出訪標誌著中國在區域內的強大力量,奧巴馬的缺席也同樣明顯。習李二人都在打經濟牌。在泰國,李克強同意購買兩個因其自身原因而遭受經濟損失地區的大米和橡膠。習近平則提出,由中國牽頭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bank)”,解決該地區最迫切的需要。在文萊,李克強提出積極簽署中國—東盟國家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以實現中國東盟“鑽石十年”的願景。
  
  如果說,這是魅力攻勢,那麼東盟國家中的菲律賓則只感受到了攻勢,沒有感到中國的魅力。文章稱,中國被菲律賓要求將南海爭端送交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庭而刺激,因此中國試圖孤立菲律賓。越南學者表示,本國政府對此非常清楚,越南沒有排除加入菲律賓的法律行動中來的可能。

  文章認為,中國幾個星期的外交行為並不改變東南亞地區的基本事實:中國是東南亞的主要貿易夥伴,美國為該地區安全的主要保證人。另一方面,他們也認識到,在這一地區(中美兩國的)實力正發生消長。印度尼西亞英文報紙《雅加達郵報》評論稱,“中國是21世紀亞太地區的領導者,而非美國。”奧巴馬的缺席和美國政府的關門,使其大肆渲染的“亞洲支點”更像是過分強調軍事介入的迴旋。
  
  文章稱,中國媒體願意造成兩國實力轉移的印象。新華社發表文章呼籲世界“去美國化”,文中指出,在超級大國可能發生主權債務違約的情況下,“他人命運被握在虛偽民族手上的日子應該結束了。”

  文章稱,雖然這個概念引得了東南亞一些國家的同情,但幾乎沒有國家願意世界領導權從美國轉到中國手中。不少國家都不從好的方面去想中國的動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