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嘉曾:處理兩岸關係應換個思路大膽試一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2 00:57:05


澳門城市大學李嘉曾
  中評社澳門12月12日電(記者 魚莎莎 林艷)第四屆兩岸關係澳門論壇日前在澳門理工學院舉行。澳門城市大學李嘉曾在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回顧了兩岸關係定位從“一中原則”到“一中框架”的發展歷程,並指出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新思路。

  李嘉曾首先解釋了“一中原則”與“九二共識”的核心,他指出,“一中原則”其實並不是近年出現的新概念,而是國共雙方多年來始終如一的原則立場。他通過回顧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的逐步形成過程,總結到,九二共識重要的正是,它重申了“一中原則”。從1992年至今,海峽兩岸國共雙方都接受並承諾恪守這一原則。

  接下來,李嘉曾說,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近年來又延伸出“一中框架”的概念。他回顧到,201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十八大的報告將“一中框架”正式寫入其中,“一中框架”收入十八大報告的事實表明,這一理念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當前處理海峽兩岸關係的基本方針。
 
  而台灣方面對於“一中框架”有不同的反應。國民黨方面經歷了一個認識過程:從迴避到變相接受。2013年6月13日,率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抵達北京的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與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習近平會見的時候,才首次用相似的說法肯定了這個概念。對於國民黨方面的這一立場,中共方面也予以充分理解與肯定。

  李嘉曾認為,“一中框架(架構)”概念的形成具有三個方面的深遠意義:第一,意味著台灣海峽兩岸就原則問題的表述形成默契;第二,體現國共雙方的政治智慧;第三,奠定海峽兩岸最終統一的認識基礎。

  關於同意,李嘉曾認為:第一,從時間上看,晚統一不如早統一。第二,從空間上看,小統一不如大統一。第三,從形式上看,固定模式統一不如不拘一格統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