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文萊華文作家協會會長:文萊作家都是兼職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18 01:19:53  


孫德安(左一)與胡錦濤的握手照片。(資料圖)
 
  而孫德安自接手華文作家協會會長一職後,最讓他引以自豪的,是為文萊引進了好幾個大型的文學研討會議,包括世界微型小說研討會,東南亞詩歌研討會等等。

  對於這個職位,孫德安說,“年輕人是做不來的,”這個職位不僅要求你有足夠的時間,去參加各種國際會議,也得要足夠的經濟來源,來支撐你參與活動的支出。

  孫德安曾寫過一首詩,名叫《身份》,詩里講到海外華人的生活,大概的意思是,第一代的華人是講家鄉話,第二代是講國語,第三代是講華文,而到了第四代,與別國籍的配偶結合,整個家就成了小聯合國了。這表述的變化微妙地體現了幾代華人身份認同的變化。而這也多多少少代表了文萊華人的狀況。

  語言尚且如此,華文創作更不用說。因此,好多人會擔心華文創作會出現“青黃不接”的狀況,對於這個說法,孫德安不以為然,他說,“這就像草一樣,前一批謝了,總還會生出新的草來”。

  另外,曾經從事過教育行業達6年之久的孫德安,對當地的華文教育問題也很有自己的看法。他說,很多人對於華文教育持悲觀態度,他並不以為然,他認為,教育往往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教育不該刻意。他說,華文學校有中華民族文化的燻陶,這是很寶貴的環境。華校的畢業生會成為馬來文、英文、中文三語人才,未來就很受歡迎。另外,無論華人家長選擇華文學校還是政府學校,家庭的教育總可以補充學校教育的不足夠。

  而對於有人擔心隨著大環境的改變,華人後代中華民族傳統意識恐變淡薄,孫德安說,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當中像孝敬父母,修身養性這些思想觀念是非常好的,而“好的東西不用擔心流失”。

  孫德安祖籍福建廈門,在文萊水村出生,可謂是地地道道的文萊華人。但是他也有過一段留學台灣的經歷。當問及台灣和大陸的關係,孫德安說,“我的家鄉在廈門金門,又在台灣讀過書,我和台灣是很親近的,我自然盼望大陸和台灣的橋樑能架起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