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同盟也需要有一定的共同點,其中最有效果的地理因素。如果幾個國家在陸上緊鄰著一個共同的敵對國,那麼這幾個國家就更可能結成同盟,而對於島國而言,這種結盟的可能性就相對較小。在一戰中,雖然德國對法國與俄國都構成了同等威脅,但法俄兩國就不需要額外的誘因來結成同盟共同抗德。對於島國來說,它有著天然的屏障來抵禦外侵。
日本和印度可能有著共同的擔憂,但如果要基於這種擔憂來構築長期同盟的話,這個同盟則會看起來並不穩固。日本是一個島國,它對於威脅的看法也與印度不同,印度可是同中國陸上接壤的。地理因素可以讓關係複雜化,而日本會發現履行同印度的同盟承諾會成為自己的負擔。
在任何衝突的情況下,印度可能會打一場陸上戰爭,而日本則會介入到海上衝突中去。而在印度國內,要說服印度民眾為了履行同日本的承諾而幫助日本在衝突當中對抗中國是十分困難的,因為這麼做的話有挑起中國進行大規模報復的風險。日本和印度之間的互助不會具有互補性,只會讓情況變得更複雜。最後,鑒於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印日兩國結成同盟只會顯得多餘。
對於莫迪在日本的言行舉止,中國並未給予回應。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17日到訪新德里,很明顯中國並不想把事情搞砸。另外,從中國對古吉拉特邦不斷增長的投資中可以看出,很多外國政府都渴望同莫迪建立好關係。當然,中國的媒體則持續報道日本試圖拉攏印度並破壞中國的戰略利益。
莫迪視經濟發展為第一要務。他在商貿上的友好姿態對於日本和中國來說都是機會。而隨著中日關係的惡化,印度自然看上去更加吸引投資者。但印度仍需睿智地平衡好同中日兩國的關係。作為一個鄰國,印度必須優先處理好中國事務。國家利益將驅使因印度尋求同中國和平相處。與此同時,同日本保持密切的軍事關係或許有助於確保日本的長治久安。而這在本質上是不需要去對抗中國的(這是印度無論如何也承擔不起的),但這樣可以為維護區域和平與繁榮做出貢獻。
為了發展自身的經濟,在其經濟發展計劃中,印度已經吸引了相當多人的興趣。另外,印度也可以在同日本具有開創性的關係中推進自己的軍事發展。與此同時,習近平的到訪也可能為印度打開中國為其準備的禮物,讓莫迪好好計劃他下一步“東望政策(Look East)”要怎麼走。
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摒棄任何印日之間結成安全同盟的討論。如果印日結成同盟,那麼可能會危害到印度的長遠利益,迫使印度選邊站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