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就是為台灣記者到大陸採訪創造條件。張銘清說,因為台灣記者到大陸後人生地不熟,要採訪的內容也比較分散,所以他們每個月都會給台灣記者開吹風會,讓各個部委,甚至一些地方部門給台灣記者介紹可提供的內容,讓他們自行選題。另外支持各地、各部門、各行業邀請台灣媒體採訪。當遇到一些重大的活動時,也鼓勵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比如報道發射“神五”、“神六”等。
第三,開放台灣媒體在大陸的駐點。1994年,大陸方面同意台灣媒體不間斷地派記者來大陸採訪(即駐點採訪),地點分別在北京、上海、福州、成都等地。2005年9月,國務院台辦亦宣布將台灣記者來大陸駐點採訪時限由1個月延至3個月,且地點不限。
第四,加強兩岸新聞界整體的交流合作,不僅僅是一線的採訪工作者,新聞媒體的負責人、新聞研究的部門、大學的新聞系等都開始了交流,還舉辦了很多研討會,兩岸四地都參與其中。
張銘清指出,既然兩岸新聞交流是兩岸交流當中影響最大、成效最好、為兩岸和平發展營造良好氛圍的交流的領域,那麼就應該更加開放。一個人的交流影響是有限的,而一個媒體人的交流影響則是很寬的,因為通過報紙、電視、廣播電台,可以將交流的結果放大呈現。“為什麼兩岸交流當中新聞交流最重要?因為它影響最大,成效最好,對兩岸多方面的交流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功不可沒,”張銘清說。
兩岸新聞交流不對等 要給台灣時間
張銘清表示,大陸為台灣記者提供了很多的方便,但是台灣方面跟大陸相比則“步子比較緩慢”。有些人認為,“我們對台灣媒體這麼好,他們對我們這樣,很不對等,很不公平!”但他認為,要給台灣時間,過去兩岸敵對,台灣對大陸的防範是可以理解的。話雖如此,但不能忽略兩岸新聞交流目前所面臨的問題與瓶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