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將1967年至1972年間英國駐日本大使館的報告都搜集起來。當時的大使是約翰•皮爾徹爵士(Sir John Pilcher)。皮爾徹爵士作為日本人民的朋友受到了廣泛地認可,他傾盡全力促進英、日兩國之間的理解,並為昭和天皇出國訪問的成功而努力工作。
但在皮爾徹爵士的許多報告中,都存在一個令人不安的主題——他觀察了到日本民族主義復辟的跡象,並對日本在逐漸形成的全球化世界中能走得多遠心存疑慮。如許多他的同事(包括我)一樣,皮爾徹爵士懷疑日本政府永遠不會讓日本經濟真正實現自由化。在近半個世紀後,當我看到安倍真正要射出“第三支箭”看起來有多麼困難之時,我在想是否當初我們的懷疑不一定就全都錯了。
一直以來,“日本人論”(Nihonjinron)都是一個永無休止的討論話題。我懷疑今天應該鮮有日本民眾還持有“日本人不但特別,而且還與其它人完全不同”這種觀點。當然,我希望、也認為在今天不會還日本人會像半個世紀前那樣爭辯說“日本的雪同其它地方的雪是不一樣的,所以日本不應該進口外國滑雪板。”
但今天日本到底有多國際化?東京真的像新加坡、香港與上海那般國際化麼?這些城市各有不同,但就我而言,我喜歡住在東京。但遺憾的是,只有數量十分有限的一部份日本人活躍在國際組織之中,另外,也鮮有日本銀行家與商人在駐外的崗位上會待得足夠久,來讓他們無論在哪裡都完全像是在家中一樣。另外,不幸的是,日本的學生也不再蜂擁而出赴外求學了。雖說英國與美國的簽證規則有一部份的原因,但那也只是一部份而已。
如果日本將要,以及看上去要變成一個受人尊敬的國際大國,並在當今全球化的世界中扮演一個活躍的角色的話,安倍應避免類似參拜靖國神社這樣的挑釁行為,另外,他也應向世人展示他是一個能夠感受他人之所想的成熟政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