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法國經濟困難重重 奧朗德當果敢決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21 00:46:25


 
  但奧朗德的態度大回轉並不一定能順風順水。首先,作為先決條件,他要求法國公司必須都雇傭一定人數的新雇員——這可不是個好兆頭。這項措施更像是蘇聯國家計劃委員會(Soviet Gosplan)的風格,而不是市場經濟應有的。

  在記者會上,奧朗德對於緋聞和有關“第一女友”瓦萊麗(Valerie Trieweiler)的問題避而不答。同時,奧朗德提出了高達500億歐元(680億美元)的公共開支削減——但這個削減計劃是之前就已有的。奧朗德還承諾將減稅300億歐元振興經濟,但這一舉措很大程度是只是延續了即將過期的減稅政策。總的來算,他的商業減稅政策實際總共只有10億到15億歐元,這還不到法國企業收入的1%——完全不夠讓企業再去雇傭新員工。

  法國政府如今也是臃腫巨大——公共開支已佔GDP的57%,國家經濟已經呼吸困難。政府需要精簡機構,達到歐盟地區平均49%的水平。法國非工資性勞動力成本是個人工資數額的50%還多,也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成員國中最高的。該指標也應當削減到歐盟的平均水平,即薪水的42%左右。法國的企業所得稅率33.3%也太高,比英國高出了50%。

  而以上的原因並不是導致企業不願雇傭新員工的唯一因素。對於企業來說,解雇正式員工也有很大困難。所以新員工通常只能簽臨時合同,因此法國的勞動力市場效率在全世界只排到了71位。

  毫無疑問,這些問題不是奧朗德造成的。長久以來,法國社會拒絕重新討論慷慨過頭的社會契約(譯者注:即統治者與被統治者訂定的詳列權利義務的契約)。如此一來,經年累月積攢下來的弊病就落到了奧朗德的肩上。因為信用問題,奧朗德是法國歷史上最不受歡迎的總統,而他的政策則傾向於在各方面都謹慎行事。最近的稅收抗議活動表明,法國民眾終於開始明白自己需要什麼了,他們也藉此為奧朗德創造了一個契機。要想抓住這個契機,奧朗德就必須果斷堅決地挑戰自己的黨派,開展實際可行的改革。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