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防範恐怖襲擊 美國要從自身抓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08 00:29:21


 
  納吉布拉•扎茲(Najibullah Zazi),1985年出生於阿富汗,後移居巴基斯坦,14歲時同家人到紐約居住。扎茲時常去當地的一家清真寺禮拜,曾從法拉盛中學輟學,曾在華爾街附近經營咖啡車。在他20出頭時,他回巴基斯坦,奉父母之命成婚,有了兩個孩子。回到紐約工作後,欠下了巨額債務。2008年扎茲想加入塔利班,最終被“基地”組織收編。2009年,他驅車從科羅拉多前往紐約,車裡裝著製造炸藥的材料,想要襲擊紐約地鐵。

  塔默蘭•查納耶夫(Tamerlan Tsarnaev)是一名憤怒青年。據《波士頓環球報》報道,他對母親說自己有幻聽。他從來沒有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美國夢,而是加入了他祖故鄉達吉斯坦(Dagestan)的恐怖分子所信仰的伊斯蘭激進教派。2013年,查納耶夫和他的弟弟被指控制造了波士頓馬拉松爆炸事件。

  這些故事無不說明,從激進的信仰(信仰自由受憲法保護)到自願訴諸於暴力是一個十分個體化的過程。實現暴力不止一種方法,會把人引向暴力的信仰也不止一種,而且也很難將心理問題和政治動機分開,加之網絡已成為點燃憤怒的完美載體——這一切都讓我們面臨巨大挑戰。政府已經能夠辨識出一些一般動機類型,比如經濟型和社會型,但是想要辨識那些心懷苦惱、進而訴諸暴力的個人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方面的反恐工作中,最主要的就是要表達清楚美國所扮演的角色,目前看來,我們這方面宣傳做的並不是很好。但最近國務院的工作有了不少進展。美國戰略反恐中心推出了網絡信息來應對極端主義,並且呼籲年輕人遠離恐怖組織。這一項目的亮點就在於其省去了很多繁文縟節:這個團隊發送網絡信息並不需要授權。他們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對極端分子的言論進行即時反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