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斯諾登故事雖收尾 監控事件遠未結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04 00:20:15  


 
  監控計劃橫掃美國,數百萬民眾的電話記錄無一幸免,而在上周卻只是勉強熬過眾議院兩黨的聯合行動。周三,兩黨的參議員用盡各式難題對情報官員進行了狂轟濫炸般的質詢。周四,奧巴馬總統於白宮召集國會眾領袖,討論監控項目,足見總統先生有多心焦。更讓人覺得詭異的是,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亞歷山大(Keith Alexander)出現在拉斯維加斯的網絡安全專家大會上,想討好與會者。這些網絡安全專家中不乏黑客,很多人都自詡為公民自由主義者。在現場,亞歷山大被一些觀眾當場詰問,氣氛一度十分緊張。

  對於美國國家安全局來說,搜尋恐怖分子就像在稻草堆裡找一根針一樣困難。所以國家安全局乾脆整個草堆都不放過,這樣只要稍微有點針尖的蹤跡,就可以把整根針揪出來。問題是,這一堆稻草是一群被無故懷疑的無辜民眾——即便初衷是好的,但如此規模的收集數據也必定會帶來權力的濫用。

  議員們終於開始正視這個問題,真正的解決方案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必須對大規模收集通訊“元數據”(通話記錄和通話時間)的行為進行最起碼的約束。目前到專家發起質詢為止,已有超過一百萬的美國民眾的訊息牽涉其中。這些信息都會放到所謂的“公司數據庫(corporate store)”中,這個數據庫受到的約束還要更少。面對這種情況,就連該項目最堅定的支持者都開始呼籲改革了。

  其次,外國情報監視法庭(the 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iance Court)必須先進行更加廣泛的聽證討論和深思熟慮後再進行授權。法庭應該是反對違憲行為的堅實堡壘,而不是成為最高法院的翻版,擅自對長期、秘密的行動授權。

  再次,擔負監管任務的議員們也需要對其他形形色色、模糊不清的項目掌握更多的信息。周三,英國《衛報》再次引用斯諾登的材料,將美國安全局名為“XKeyscore”的搜索工具細節曝光。報道稱該工具可以搜索到“上百萬人的電子郵件、聊天記錄和網頁瀏覽記錄”。還有什麼是國家安全局那雙眼看不到的呢?

  這場風波雖始於斯諾登,但現在他已經逐漸退居舞台邊緣。斯諾登即將在俄羅斯展開新生活,解決他所揭發的這些問題才是如今的重中之重。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