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安倍拜靖國神社 中國這次有新策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11 00:20:17


12月26日,在日本東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前)參拜靖國神社。新華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1月11日電(記者 魚莎莎編譯報道)自從2012年9月東京宣稱實現釣魚島國有化後,中日關係就非常緊張,而近來安倍對靖國神社的參拜更是使中日關係雪上加霜。

  近日,新加坡《海峽時報》中國區總編許建明(Kor Kian Beng)發表文章稱,分析家們認為,不同於對2006年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的態度,中國正在採取一個新的策略來和日本對抗,它在團結國際社會一同反抗安倍。文章編譯如下:

  分析家們認為,近來六名中國使者對安倍的警告就可作為此結論的證明。各大使們警告安倍,他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等同於強調自己的右翼傾向、復辟軍國主義。

  例如,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3日表示,“國際社會應對安倍的此種行為有明確表態…我們不能允許安倍將日本引上錯誤的道路”。

  其他有類似表態的還包括中國駐葡萄牙,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地大使。

  而與此同時,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前往訪問西班牙和法國,據法新社報道,他此行的目的是想要爭取歐洲社會對日本的支持。

  岸田文雄出訪時將解釋日本成立美國式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是旨在將日本塑造為“積極的和平貢獻者”。

  安倍是日本繼2006年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後以來第一個參拜靖國神社的現任首相。而中國和韓國將靖國神社看作是過去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徵。

  駐新加坡的國際關係分析師陳剛表示,中國大使們聯合起來發表反日言論,這表明,中國正在採取一種新的應對策略。

  “中國知道,大多數國家不希望捲入中日的雙邊爭端,”東亞研究所的陳先生說。

  “但是,如果將安倍此舉解讀為他試圖扭曲歷史的標誌,中國認為這就成為一個國際問題,日本也將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譴責。”

  陳認為,這一策略也得益於中國對自己外交策略日益增長的信心。

  “中國在2006年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後並未採取策略,這證明,中國認為隨著國際地位的提升,自己的話語也會越來越有重量”。

  分析家稱,此前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文章批評東南亞國家未能發出足夠的聲音抵制日本參拜靖國神社,這也是這一新策略的體現。

  但也有人認為,中國在對抗日本時,還是要小心行事。

  12月29日,新加坡表示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表示非常“遺憾”,這和它在2006年對小泉參拜靖國神社作出的反應是一致的。

  暨南大學東南亞問題專家張明亮說,比起對日本未來發展方向的關注,東盟國家更關注這個更加自信的中國。

  “中國媒體將會理解和尊重東南亞國家的利益,不會採取任何可能複雜化中國與東盟關係的措施,”他說。


    相關專題: 中評編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