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識港話事:一邊是戰略行業壟斷 一邊是管治思維混亂
http://www.CRNTT.com   2022-01-17 17:14:18


國泰在香港航空業的絕對壟斷地位讓政府束手無策,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資料相)
  中評社香港1月17日電/香港《識港網》“識港話事”欄目17日發表特邀評論員路易文章:“一邊是戰略行業壟斷 一邊是管治思維混亂”,內容如下: 

  國泰航空空少違規事件全城震怒。這憤怒不僅來自防疫漏洞本身,也來自事後涉事方的應對態度。 

  市民忍受生活計劃被打亂,連續檢測等各種不便,商戶忍受新年前生意減少的痛苦,配合政府遏制疫情。然而擡頭一看,一邊是國泰不負責任的行為,一邊是政府管治思維的混亂,只有絕望。 

  國泰出事後的第一時間,並不是面對香港市民道歉,而是通知政府暫停7日長途貨運航班。以國泰在香港航空業的壟斷地位,這意味著香港乃至亞太區其他市場可能遭遇某些關鍵貨品,如生鮮,電子產品,藥品的短缺,推高物價。難道這麼大的航司就不能即時做出應急安排?為什麼內地及其他一些亞太區國家也執行了不同程度的入境限制卻未出現供應問題?且不說企業社會責任,就是對客戶的義務國泰居然都如此痛快的捨棄,很難相信這是一家世界排名前列航司的作為。 

  同時,國泰出現如此明顯的違規卻未受到任何處罰,亦無人被檢控,只是解雇涉事員工了事。唯一受到的“損失”只是機組隔離豁免被取消。一家享受政府優惠政策卻對社會運行造成如此傷害的公司居然不用付出代價,不用賠償,而且特首還在立法會上幫他們合理化可能出現的供應短缺,簡直離譜。 

  歸根到底,國泰在香港航空業的絕對壟斷地位讓政府束手無策,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以國泰的戰略地位,不管就會造成重大社會影響。但嚴管如果國泰真對著幹,政府也沒辦法。如果下狠手打疼了影響經營,還要花公帑解救。兩頭堵。 

  國泰的壟斷地位有特殊的歷史淵源。港英時代,掌控國泰的太古集團表面是私營公司,實際上與政府是共生關係,太古集團的歷任董事局成員皆獲任命為香港行政及立法兩局的議員。1980年代,太古前主席彭勵治甚至被任命為財政司司長。同時,港英政府也暗中壓制華資航司,維持國泰的壟斷地位。這種“我給你做,你聽我話”的模式,讓壟斷戰略性行業的公司自主經營但關鍵時刻完全聽命於政府,在殖民統治時期行之有效。然而回歸後,政府與太古顯然不再是一條心,“私營公司”真的變成了私營公司,壟斷的弊端就開始顯現,傲慢、低效、貪婪的特質就找上國泰的門了。 

  因經營不善,政府前年就動用土地基金273億港幣注資國泰。這是社會對國泰的救助,更說明其應盡更多企業責任。如果這都不懂,依然我行我素,壟斷戰略性行業卻以純私營公司心態經營,港府就必須出手制衡。 

  一個思路是引入內地資本來港設立航司與國泰分享航權,讓國泰感到壓力,以競爭保證政府的主導權,不至於管理中投鼠忌器。新成立的大灣區航空是否有能力仍需觀察。或者,港府可參照新加坡航空模式控股國泰,將其打造為真正的Flag Carrier。當然這建立在政府有全盤發展規劃和運營能力,且太古願意出售股份的情況下。 

  然而在這一切發生前,政府也要做好自己的角色。收緊機組人員豁免後,國泰威脅影響供應是從其自身利益出發,難道港府就直接就範?合格的政府應當聯繫各方尋找替代貨源,然後發布新聞告知香港市民存貨充足,無需恐慌。 

  但是我們看到的反而是特首林鄭月娥在立法會答問會上,站在國泰的角度為其辯護,甚至人為製造物資短缺,物價飛漲的心理預期,這是什麼邏輯?這是什麼政府? 

  這就是香港正在面對的。一邊是國泰在戰略性行業的壟斷,一邊是港府在管治思維上的混亂,二者造成了香港新一波疫情和“次生災害”。然而,壟斷在香港不止在航空業存在,港府混亂的管治思維也不止在這一件事上顯現,如果從根源上不改變,未來還會有無數“災害”等著香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