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轉型也開始帶來顯而易見的好處,毛利潤較高的專用體育用品帶動了企業利潤的提升。
中國田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杜兆才說:“路跑經濟不僅包含體育產品、體育裝備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產業,更與培訓、互聯網、傳媒、休閑旅遊、餐飲、交通、會展、醫療等經濟領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些都將迸發出巨大的經濟價值。”
傳遞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朋友圈裡曬跑步的人越來越多,觸動我也加入了奔跑一族。清爽的一身裝備,戴上耳機聽著有聲書籍,晚上和跑友一起40分鐘的夜跑,疲勞感消除了,白天的負面情緒也擺脫了。”在江蘇泰州從事媒體工作的賈秋敏告訴新華網體育。
現在,馬拉松已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對有跑步習慣的人來說,見面的問候語極有可能從“吃了嗎?”改成了“跑了嗎?”,側面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的一種進步。
越來越多的人用腳步穿越城市、丈量大地。路跑一族結伴自費乘坐飛機、高鐵,前往陌生的城市參加比賽,從單純的自我鍛煉計劃,升格到異質城市文化的體驗之旅。
城市馬拉松賽的主辦方,也從經濟效益之外的另一條線著眼,挖掘城市獨有的文化基因,涵養出不同的馬拉松賽事IP,譬如“紅色馬拉松”、“土樓馬拉松”、“梯田馬拉松”等特色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