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其他項目,自行車運動與戶外、旅游等資源,具有天然融合的優勢。盡管舉辦自行車賽的直接盈利不高,但依靠挖掘周邊旅游、餐飲等間接經濟效益,已然惠及不少辦賽方。當年環法賽的舉辦,曾拉動當地乃至整個歐洲的低碳旅游業,而在我國,“自行車賽正向效應”也正加速顯現。很多地方借勢修建自行車綠道、自行車公園及相關配套設施,或打造騎行驛站、專業自行車基地等,進而培育新的旅游產品,這些探索之舉不斷延展產業與服務鏈條,為地方體育、城市發展注入元氣。
站在更高層次考量,隨著體育產業政策的細化、體育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未來幾年政策紅利將不間斷釋放,人氣底蘊深厚的自行車運動勢必成為新“藍海”。以自行車中心歐洲為參照,我國自行車賽從覆蓋面到氛圍,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與潛力。除了高端品牌賽事不斷完善細節、接軌國際,扎根民間的業餘賽事、草根活動同樣大有可為。瞄准百姓需求、挖掘人文內涵、盤活周邊資源,不僅能進一步夯實民間騎行的群衆基礎,更是自行車賽事生生不息的前行力量。
騎著騎著就火了,這是中國自行車賽事的幸運,也是中國自行車運動的機遇。對比環法賽、環意賽的“百年老店”,我們不過剛剛踏上征程,任何急於求成的舉動只能讓賽事淪為平庸,惟有專注細節、腳踏實地、循序漸進,將“騎行熱”轉化為賽事與產業的雙重動力,中國自行車運動才會迎來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