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行海上測試的“慧龍”號無人潛艇。 |
“更適合台灣海峽作戰”
台灣《上報》稱,台灣海軍此前在發展潛艇時非常糾結。因為台灣海峽平均水深衹有60米,特別是澎湖群島西南方的台灣淺灘,面積接近台灣本島的1/4,其海水深度更淺,有一部分區域甚至不到10米,連大型船只都有可能會擱淺,更不用說潛艇了。因此台軍內部長期以來認為潛艇在台海作戰中難以發揮戰力。“再加上台灣很難直接引進潛艇這種戰略性武器,導致有很長一段時間,台灣對於發展潛艇意興闌珊”。
報導透露,即便在台灣下定決心推進自制潛艇計劃後,在發展中型潛艇還是小型艦艇方面依然猶豫了很久。台灣海峽的地形環境更適合1000噸級甚至更小的小型潛艇活動,台灣海軍現役的“劍龍”級潛艇噸位偏大,水下行動時容易暴露。但按照台海軍的規劃,未來這些潛艇需要在台灣海峽的水下長時間待命,“準備伏擊解放軍攻台艦隊”,而小型潛艇所能攜帶的魚雷與補給都非常有限,潛航持續力也較差,無法長期埋伏於水下,作戰半徑更受限。
因此報導認為,“慧龍”號無人潛艇的出現,為台灣海軍提供了全新的選擇。這種機動靈活的無人潛艇遠比小型常規潛艇更容易隱藏在台灣海峽,而且它的造價較為便宜,方便建造更多的數量,不只是分散戰損風險,還能多處埋伏。同時這種無人潛艇不需要上浮補充空氣和飲水食物等,更適合長時間水下待命。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台灣媒體披露,台軍著手規劃的水下無人平台研發計劃將參考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研發的“蝠鱝”無人潛艇設計,同時不限於自行研製,而是採用“多渠道取得所需技術”。島內媒體稱,台灣民進黨籍“立委”陳冠廷不久前與日本眾議員鈴木英敬討論過強化雙方在水下無人潛艇方面的合作。報導稱,日本政府規劃在2030年年底前達到“水下無人載具”產業化的目標,日本防衛省防衛裝備廳在今年也首度公開展示超大型無人水下載具(XLUUV)雛形,它由三菱重工製造,其實就是無人潛艇。鈴木英敬是日本國會“無人機航空普及、利用促進議員聯盟”的一員,他與陳冠廷會談時表示“期待雙方未來能合作水下無人載具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