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產業融合發展框架思路與建議
http://www.CRNTT.com   2024-11-20 00:42:06


晉億實業在大陸生產高鐵扣件
  中評社╱題:兩岸產業融合發展框架思路與建議 作者:陳克明(福州),閩江學院海峽兩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院院長、閩江學院“閩都學者”客座教授、華僑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教授;曹海濤(福州),福州職業技術學院文旅學院教授、閩江學院海峽兩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摘要】推進兩岸產業融合發展應該擴大和深化兩岸產業合作,強化兩岸產業之間的緊密關係并推進兩岸產業體系的結構性對接,包括推動兩岸產業合作方式的轉型升級,提高兩岸產業合作的組織度、完善兩岸產業合作結構、擴大兩岸產業合作接觸面等。為此,可以從推動台資企業轉型升級、深化體制改革、台商投資區轉型和推動兩岸產業融合發展基金設立等方面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

  一、兩岸融合發展與推動兩岸產業融合發展的基本思路

  兩岸融合發展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範疇,應該從不同的層面上完整地理解。首先融合是一個最基礎的概念,其核心點是“融”,即如何實現“融而合之”是融合發展的關鍵點,不同事物通過“融”而建立起穩定的緊密關係,整合為一個新的整體。這種穩定的緊密關係使新的整體具有結構性的低可逆性能,也就是不會因為外力的影響而分解還原為原來的狀態,所以,形成穩定的緊密關係是融合的本質特徵①;其次,建立穩定的緊密關係并不是最終目的,建立這種穩定的緊密關係,是為了通過它來形成整體的良性互動,推動共同發展,而這種發展又進一步強化相互關係,增強整體性,所以融合與發展是一個整體,融合發展強調資源共享和信息、能量的傳導、轉換機制作用,強調建立高效率的良性互動關係,通過融合發展體現融合的整體性及其優越性;再次,兩岸融合發展中的緊密關係是具有一體化性質的整體結構性體系化關係,即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是兩個有機系統的整合,這種整合需要建立的緊密關係不但非常多,而且結構對應關係複雜,每一個耦合關係都衹是融合過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都遵循一定的整體結構規律要求發揮特定的功能作用,不同的耦合關係發揮不同的作用,共同推動整體的發展。兩岸融合是兩岸經濟社會體系的結構性對接整合。

  兩岸產業合作和兩岸產業融合發展都是建立、發展兩岸產業之間的相互關係,但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兩岸產業合作方式不同,所形成的相互關係的緊密度及其穩定性不同,兩岸產業合作的初期階段形成的相互關係相對緊密度較低,穩定性也較弱,兩岸產業之間的緊密聯繫及其穩定性是在兩岸產業合作的不斷發展和深化過程中形成的,所以可以說兩岸產業融合發展是兩岸產業合作的高級發展階段。

  兩岸產業合作與兩岸產業融合發展的區別不僅是表現在兩岸產業之間相互關係的緊密度及其穩定性上,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兩岸產業合作在初期的發展中衹發生在個別產業、行業的相互關係上,橫向縱向的關聯度較低,屬於淺表層關聯和局部關聯,當兩岸產業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不斷發展,兩岸產業之間的關聯必然向整體性融合發展,逐漸并最終形成兩岸產業的體系性融合,即兩岸產業體系的結構性對接,實現兩岸產業體系的一體化融合,所以,兩岸產業融合是兩岸產業體系的結構性緊密關係的形成并穩定運行與發展。

  因此,推動兩岸產業融合發展,必須不斷地拓展和深化兩岸產業合作,在現有產業合作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合作關係,使這種關係達到緊密且穩定的狀態。同時,不斷擴大兩岸產業合作的領域和接觸面,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相互作用增強兩岸產業合作關係,增加擴大兩岸產業合作面,為兩岸產業體系的結構性對接,實現兩岸產業融合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推動兩岸產業合作的緊密度不斷提高

  (一)推動兩岸產業合作轉型升級

  兩岸產業合作始於兩岸貿易,即通過商品貿易建立兩岸產業之間的相互關係。這個階段的兩岸產業合作比較簡單、零散,主要是最終消費品的互補性交易,規模小,結構單一,受市場等短期因素影響較大,因而穩定性也比較差。隨著台商對大陸投資的不斷發展,台商投資成為兩岸產業合作的主要推動力和重要形式,開始以嵌入大陸經濟的方式展開兩岸產業合作。

  以台商對大陸投資的形式展開的兩岸產業合作也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早期的台商對大陸投資是以向大陸轉移傳統產業為主要內容,藉助大陸的土地、勞動力等要素資源優勢,借道出海,推動了兩岸產業合作的規模和深度的發展,其中包括投資帶動台灣對大陸的出口迅速擴大,尤其是大量的機器設備、原輔材料和零組件的輸出,形成了投資帶動貿易的態勢,也建立起兩岸產業的供應鏈合作關係,這是相對於單純貿易階段的產業合作的重要發展,兩岸產業之間的相互關係較之前更為緊密,穩定性大大提升。

  隨著台商對大陸投資的不斷擴大,兩岸產業合作關係得以不斷深化,一方面是兩岸產業合作的領域不斷擴大,上游產業的跟進投資和ITC產業對大陸投資發展迅速,開始改變以傳統產業向大陸轉移的態勢;另一方面,先期來大陸的傳統產業也進行了本地化升級,包括原材料、設備采購本地化和人力資源使用本地化,推動了台資企業嵌入大陸經濟的進程,通過要素資源利用和供應鏈關係,強化了兩岸產業之間的相互關係。

  從以上兩岸產業合作關係的發展深化過程的簡要回顧,我們認識到:第一,台商對大陸投資,是推動兩岸產業合作關係不斷發展和深化的重要力量;第二,兩岸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兩岸產業合作的方式不同,兩岸產業合作關係的緊密度也不一樣。因此,隨著兩岸經濟的發展,圍繞台商對大陸投資和經營發展,尋求適合兩岸經濟發展實際狀況和條件的兩岸產業合作的新方式,推進兩岸產業合作的轉型升級,是深化兩岸產業合作,推動兩岸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

  第一,引導市場面向轉型。

  長期以來,在大陸的台資企業基本以歐美等國際市場為主要面向,在大陸主要藉助於土地、勞動力要素資源優勢,與大陸產業體系及市場的接觸面相對較小,衹是“借道出海”,側重於外循環,因而與大陸經濟的融合度有限。隨著國際市場形勢的變化,引導台資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改變單純依賴國際市場的格局,在充分利用國際市場的同時,充分利用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優勢,確立國際國內市場并重的新發展格局,通過進一步嵌入大陸經濟體系的深度,以供應鏈、價值鏈關係的在地發展延伸,增強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的聯繫緊密度,推動兩岸產業融合發展。

  第二,推動強強聯合,擺脫“現實互補型”模式,向建立“未來共同發展型”轉變。

  兩岸的產業合作從一開始到以後的相當長時間裡,都是以互補為基調的,其中特別是主要表現在“以台灣之長補大陸之短”,這種互補性的產業合作一方面是兩岸產業發展水平差距決定的,但也在於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人為的障礙和困難,兩岸的業界衹能從現實出發,做易見、易行之事,這就使得兩岸產業合作局限在較低層次的傳統產業領域,雖然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兩岸經濟的發展,但主要是解決了兩岸經濟發展中的一些現實問題,如台灣的傳統產業轉移和大陸的勞動資源的利用和出口創匯。這種產業合作關係不但層次相對較低,兩岸產業之間的關聯度也相對較低。

  隨著兩岸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發展水平的提升,兩岸之間不但可以也應該在較高的發展水平上進行產業合作,實現“強強聯合”。隨著兩岸經濟水平的提升,兩岸都高度重視新興產業的發展,兩岸在新興產業的發展中有許多交集,互有比較優勢,如果能够展開合作,不但能够加快新興產業的發展步伐,還有希望形成國際市場競爭優勢,提升兩岸產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這樣的產業合作關係必然是高度緊密的,有助於推動兩岸產業供應鏈、價值鏈關係的增強與發展。 

  第三,探索開展價值增值型合作,即從成本節約型合作為主向以提升附加價值型合作為主轉變。

  台商對大陸投資的早期主要是利用大陸的土地、勞動力要素資源條件,降低成本以保持國際市場競爭力,隨後出現的上游產業跟進到大陸投資,也是產業供應鏈關係通過靠近廠商的方式節約成本,這樣的兩岸產業合作主要集中在生產環節,在國際分工中處於中低端地位。隨著兩岸產業經濟水平的發展,通過兩岸產業合作,完全有可能,也有必要在成本節約型合作的基礎上向增值型合作轉變,即兩岸相關企業加強在研發、品牌、行銷通路、客戶服務等方面進行全面深入合作,充分利用大陸市場潛力和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優勢,將供應鏈合作延伸擴展到價值鏈合作,提升兩岸產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二)提高兩岸產業合作的組織度

  兩岸產業合作的實現必須依托市場機制實現,但市場媒介的不穩定性對於兩岸產業合作關係的強化和穩定會產生消極的影響作用,對此,可以通過提高兩岸產業合作的組織度來提高和保證兩岸產業合作關係的緊密度和穩定性。

  第一,鼓勵兩岸企業在產業合作中合作投資。合作投資是建立緊密合作關係的重要且有效的形式,是通過資本的融合以企業組織形式把產業合作關係固化,形成具有高度的穩定性和緊密性的產業合作關係。現有在大陸的台資企業,基本屬於“單打獨鬥”的狀態,兩岸企業合作投資的案例極少。在繼續吸引台商對大陸投資的同時,鼓勵台商投資與大陸產業銜接性強的項目,與大陸企業合作投資,舉辦合資企業;鼓勵台資企業參與大陸企業(包括國有企業)的改組、重組,有利於把兩岸的產業合作置於特定的產業組織關係和組織形式之中,加強兩岸產業合作的緊密度及其穩定性。

  第二,提高兩岸金融合作水平,通過兩岸金融資本市場以各種間接投資方式展開產業合作,推動兩岸產業資本的融合,兩岸產業合作的緊密度必將得以進一步提升。鼓勵台資企業在大陸上市,鼓勵台資企業投資大陸股市,參與股權市場交易,鼓勵台資企業參與債券、基金業務等,藉助於資本融合與大陸企業、產業建立產權關係,可以強化兩岸產業合作的緊密關係并增強其穩定性。積極探索台資企業參與兩岸產業融合發展基金的建立與運行的模式,鼓勵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通過資本融合促進業務融合。

  第三,鼓勵兩岸產業(行業)建立和強化產業聯盟。產業聯盟雖然不是緊密型的產業組織,但它所建立起來的產業合作關係較之貿易型產業合作關係的緊密程度要高,近些年來兩岸產業聯盟有一定的發展,主要是集中在製造業領域,如果能積極發展其他類型的產業聯盟,如研發合作產業聯盟、市場合作產業聯盟和技術標準合作產業聯盟,發展較高緊密度的產業、企業聯盟,會強化兩岸產業合作的融合狀態。

  三、拓展兩岸產業合作範圍,推進兩岸產業體系的結構對接與融合

  兩岸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在兩岸產業合作不斷擴大和深化的基礎上逐步推進兩岸產業體系的結構性對接,實現兩岸產業體系融合發展。兩岸產業結構性對接的實現,需要有兩岸產業合作門類結構的相對完整性和兩岸產業合作接觸面的充分性(足够大)這兩個方面的條件。

  (一)完善兩岸產業合作結構

  第一,一直以來,兩岸產業合作的主體領域在製造業,這與兩岸產業合作的快速發展期的經濟實際是相適合的,也就是兩岸產業合作得益於大陸的工業化快速發展,給兩岸製造業發展合作關係提供良好的機遇。隨著兩岸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經濟結構的高度化,凸顯了以製造業合作為主體領域的兩岸產業合作的不足,即兩岸經濟中的服務業占比都接近或超過各自GDP的60%,但兩岸的貨物貿易規模高達近3000億美元,遠遠超過兩岸服務貿易額,台灣對大陸投資也完全以製造業為主,據統計,1991-2023年台灣對大陸製造業投資總額合計為1547.6億美元,占台灣對大陸總投資額中的平均占比為75%②。這就是說,兩岸產業合作的結構現狀與兩岸經濟結構的高度化現實不相適應,兩岸產業合作向服務產業領域快速發展的潛力巨大,積極探索擴大兩岸服務業的產業合作,是未來擴大和深化兩岸產業合作的主要方向之一。

  積極推動兩岸服務業的產業合作,其意義還在於對推動兩岸產業合作的轉型升級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現代製造業高度依賴於現代服務業的支持,兩岸產業合作向高附加價值型合作轉變,有賴於兩岸在生產性服務行業展開高水平的緊密合作,推動兩岸企業在研發、品牌培育、人力資源及智力服務等增值型服務方面進行廣泛合作,將對提升兩岸製造業發展水平發揮重要的作用。

  第二,作為兩岸產業合作主體領域的製造業,就目前而言,也存在結構性不平衡問題,台商對大陸的投資中,電子信息產業占整個製造業投資的比重超過四成,其中2021年台灣ICT產業對大陸投資額28.55億美元,占台灣製造業對大陸投資的比重高達63.5%③,這意味著在門類項目繁多的製造業中,電子信息產業一枝獨秀,其它門類項目投資比例偏低,存在結構失衡問題,這顯然不利於兩岸產業體系的結構性對接與融合發展。因此,擴大合作領域、完善合作結構體系,推動兩岸製造業產業合作的轉型升級,是推進兩岸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方向。

  第三,繼續擴大和深化兩岸農業產業合作。推動兩岸農業合作全面深化發展,發揮台灣農業產業化、精細化經營優勢,藉助於大陸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充分利用大陸農產品市場的巨大潛能,合理整合利用兩岸農業資源,促進兩岸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提高兩岸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和農產品附加價值。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